正文 第1章 序言(一)(1 / 1)

張宇鋒

近年來,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文化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因為曆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起決定作用的是社會文化的進步和人的素質的提高,而來源於社會生活的文學,總是以自己特有的途徑和方式影響人、塑造人,對社會生活產生能動的反作用,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學始終是和特定的曆史地理、人文環境相聯係的。永昌地處古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中段,悠久豐厚的人文曆史,洶湧澎湃的建設洪流,波瀾壯闊的發展實踐,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土壤,為精品湧現創造了曆史機遇。南長海同誌作為活躍在永昌文壇的青年文學創作者之一,敏銳地感受到了時代的呼喚,以飽滿的創作激情,以崇高的責任意識,讓自己的藝術才華得到充分展現,這是很難得的。

從事創作,是艱苦的事業,對南長海同誌來說更為艱苦。南長海同誌是土生土長的永昌縣人,1993年高中畢業後,當上了一名普通的養路工人,在公路養護生產第一線一幹就是十多年。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務礪練了他的意誌、毅力和頑強的創作精神。他並非專業作家,可他對文學的追求是癡迷的,在艱苦的環境中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搜集素材,抽出十分有限的閑餘時間進行創作。正是由於長期深入社會最底層,接近最普通的群眾,正是由於長期艱苦、務實的創作實踐,使他的作品洋溢著鄉村的情趣,透露出小城生活的細枝末節,讓人有一種很實在的感受,他所塑造出的人物,也總是讓人感到相當真實生動,他總是用寫實的手法,娓娓動聽地說他的所見所聞和獨特感受。

我們麵前的這本集子,就是南長海同誌近幾年艱苦創作的成果。共收錄了9篇作品,這些作品,或是生命成長曆程的真實記敘,或是愛情故事的淒婉表述,或是親情鄉情的自然流露,都體現了南長海同誌對普通百姓生活的高度關注,對生命及其價值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其中《風中的祈訴》和《悠悠歲月情》兩部表現南長海同誌創作實力的中篇,更是在一定廣度和深度上表現了他對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風中的祈訴》在改革開放後農村和城市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以孤兒石柱和農家女子妮子及城市記者楊海紅的情感和生活為線索,在淡淡的鄉村風味後植入濃濃的傳奇色彩,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中別具匠心的安排了妮子、石柱、張二栓、二蛋、楊海紅等人及黑子(狗)的不同生活境遇,描寫了他們與命運、與環境、與社會抗爭的頑強精神,男性人物的鍾情、仗義、寬容,女性人物的美麗、溫柔、善良,還有狗的忠誠、知恩圖報,通篇在彰顯著男主人翁坎坷多舛的命運的同時,更多的張揚著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作品以喜劇的形式終結,令人深思。

《悠悠歲月情》是一部樸實無華的作品。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情節,甚至謀篇結構也是很普通的平鋪直敘,很少起伏,很少波瀾,但卻寫出了不普通的生命價值。作品以包產到戶時年僅17歲的男主人翁張玉樹挑起孤兒寡母一個五口家庭的生活、生產重擔,成家、立業、供弟妹們上學;而後販菜、治沙;再後修路、帶領鄉親們進行科學養殖和大棚蔬菜種植、共同發家致富為主線,真實的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間河西走廊農村的發展軌跡,再現了普通農民和命運、和自然的艱難抗爭,將一個人生命的價值由個人、家庭、社會一步步推向極致,也許正是這種無華、務實的寫作更好的表現了生命的本真。

繁榮文學創作,促進文藝百花齊放,廣泛開展具有群眾性、參與性、教育性的各類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引領和導向作用,進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發展觀、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融入活動裏,滲透到群眾的思想中,是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南長海同誌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是對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工作的重要貢獻。

基於此,欣然為序。

2010年6月

(作者為甘肅省永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