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這個詞兒一般是有兩種含義的,從科學層麵上講,質子代表的是帶有正電荷的亞原子粒子。
而從社會人文的層麵上講,質子是一種身份代稱,一般指代的是古代被派遣到其他國家做人質的人,一般是貴族或者王室的子嗣才有資格成為質子,而隻有處在弱勢的國家才會給強勢的國家送去質子。
鑒於本小說不講科學,所以這裏的質子,指代的自然是後者。
“求求您了,父親,讓弟弟去吧,否則的話,我們家就真的支撐不下去了。”
一個青年跪伏在地,望著眼前身上沾滿了泥巴印子似乎剛下地幹完活的老人,苦苦哀求。
“如果弟弟沒有被送往侯爵大人家的話,戴安娜她就不會嫁給我了,為了我的幸福和家族的延續,您快些做下決定吧。”
那老人隻是沉默,手裏拿著一封信件,精美的信封和花紋華麗的封蠟證明著信件來源並不普通。
這一幕發生在一個不大的農場內,農場屬於一個名為喬爾的老騎士。
所謂騎士,自采邑製施行以來便成了幾乎等同於貴族的稱號。
之所以這麼說,便是因為騎士們跟隨國王或者大貴族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賺取軍功,因而得到賞賜封地,就此搖身一變成了擁有封地的貴族老爺。
騎士老爺騎士老爺,這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人與人自有不同,騎士與騎士自然也天差地別,有的騎士作戰勇猛,加上跟隨明主,打完天下成了開國功臣,當場封個伯爵侯爵的,自此一飛衝天蔭澤後人。
而有的騎士嘛,或許是因為識人能力不行,或許是因為運氣太差,也很有可能是武藝修煉不到家,一輩子沒給自己賺得個封地啥的,就此回歸鄉野當個老農,了結了騎士夢。
而老喬爾比起前者要差上很多,比起後者又要好上一些,畢竟他起碼還有個祖輩傳下來的農場,大概可能也許能夠在貴族的序列裏排上那麼最末尾的一號位置。
這種生活條件作為自由民而言算得上好了,而作為貴族而言那就和泥巴種們沒啥區別了。
所幸老喬爾還算看得開,雖說當過騎士,但他絲毫不排斥幹農活的工作,能夠下地幹活在自己的土地裏刨食自己吃,比起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說是天堂一般的生活了。
老喬爾的妻子在五年前過世了,不過給老喬爾留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十五歲了,在這個時代早已是談婚論嫁的年紀,而小兒子隻有五歲,整天調皮搗蛋無憂無慮的,一看就十分皮實。
生活本應該如此平靜的過下去,奈何意外來臨。
老喬爾在今年初春幹活之時腰背受了傷,躺在床上休養了大半年時間,作為家裏唯二的勞動力,這一倒下,地裏的活計就幾乎完全荒廢了。
如今已是入秋,老喬爾也隻得在養好傷之後盡可能的種些秋天的作物了,也不知道能否在冬季來臨之前有所收獲。
如此,一家人陷入了糧食困境當中。
但命運似乎不願老喬爾一家就此消亡,大兒子帶來了一個好壞參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