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1 / 2)

風水學表示方位方法有:其一以五行木為東、火為南、金為西、水為北、土為中其二以八卦離為南、坎為北、震為東、兌為西其三以幹支甲乙為東、丙丁為南、庚辛為西、壬癸為北以地支子為北午為南其四以東方為蒼龍西方為白虎南方為朱雀、北方為玄武或稱作:“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吳興誌談起》記載宋代吳興郡治布局:大廳居中譙門翼其前“卞蒼”擁其後“清風”“會景”“銷署蜿蜒於左有青龍象”“明月”一樓獨峙西南為虎踞之形合陽家說

概而言之坐北朝南原則是國先哲們對自然現象正確認識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頤養身體陶冶情操地靈方出人傑

(八)適中居中原則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論雲:“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彰揚暴露欲其靜而幽囚啞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適中風水原則早在先秦時就產生了《論語》中提倡中庸就是無過不及處理選擇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呂氏春秋重已》指出:“室大則多台高則多陽多則蹶多陽則接此陽不適之患也”陽平衡就是適中

慧緣風水學理論主張山脈、水流、朝向都要協調房屋大與小也要協調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門大不吉房大門小不吉清人吳才鼎在《陽客撮要》指出:“凡陽宅須地基方正間架整齊東盈西縮定損丁財”

適中另一層意思是居中中國曆代都城為什麼不選擇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因為地點太偏《太平禦覽》卷有記載:“王者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陽之正均統四方以製萬國者”洛陽之所以成為九朝故都原因在於它位居天下之中級差地租價格就是根據居中程度而定銀行和商場隻有在鬧市中心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適中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在典型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中軸線與地球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北端最好是橫行山脈形成丁字型組合南端最好有寬敞河流明清時期帝陵清代園林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修建

(九)順乘生氣原則

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具土得之氣水得之於氣人得之於氣氣感而應萬物莫不得於氣、

由於季節變化太陽出沒變化使生氣與方位發生變化不同月份生氣和死氣方向就不同生氣為吉、死氣為凶人應取其旺相消納控製《管子樞言》雲:“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則以其氣”《黃帝宅經》認為正月生氣在子癸方二月在醜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方十二月在亥壬方風水羅盤體現了生氣方位觀念、風水理氣派很講究這一套

怎樣辨別生氣呢?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中指出識別生氣關鍵是望水“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止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夫溢於地外而跡者為水行於地中無形者為氣表裏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氣趨東趨西即其水或去或來而知之矣行龍必水輔氣止必有水界”這就講清了水和氣關係

明代另一位風水師廖希雍在《葬經》中指出應當通過山川草木辨識生氣“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而來休去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幹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可見生氣就是萬物勃勃生機就是生態表現出來最佳狀態

風水理論提倡在有生氣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乘生氣隻有得到生氣滋潤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宋代黃妙應在《博山篇》雲:“氣不和山不植不可扡;氣未上山走趨不可扡;氣不爽脈斷續不可扡;氣不行山壘石不可扡”扡就是點確定地點

慧緣風水學理論認為:房屋大門為氣如果有路有水環曲而至即為得氣這樣便於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饋信息如果把大門設在閉塞一方謂之不得氣得氣利於空氣流通對人身體有好處宅內光明透亮為吉暗灰禿為凶隻有順乘生氣才能稱得上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