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先生的賺錢法(1 / 1)

先生從手機裏抽出目光瞥了陳雲一眼,開口道:“富者,士紳也,次者,商賈也;求富為官者,貪也,其非正意也,不可遠行。”

陳雲無比鄙夷道:“先生言輕了,那群貪官還遠行,不淩遲就算燒高香了。”

然後他繼續向先生介紹道:“在這個時代當士紳已經不怎麼可能了,因為現在是大學生遍地走,農民永遠苦的時代,資本的大工業將教育變為了流水線,而工業對農業的剪刀使得農民變成了獻血者。

所以現在的地主並不是那些以土地共有為生存依靠的農民,而是靠著土地吸血的人,這部分人包括了房東、房產公司、投身炒地的個人和組織,即便在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中,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但沒有本錢依舊無法加入他們,至於從商,我倒是有個一本萬利好想法!”

先生點頭道:“行之,惟知行合一為真知。”

陳雲立刻搓手興奮道:“這可是先生說的,我可得罪了!”

然後他掏出了手機,下載了一個直播軟件,注冊、實名,然後火速開播。

做了一個手勢道:“先生,請!此名為直播,顧名思義,直接播送先生之真義也!時值社會思變,先生之心學必需登場!”

“汝欲以此賺錢乎?”先生問道。

陳雲立馬點頭道:“居此世間,難逃名利,欲取利,必先聞名,名達則利自來,我觀眾多跳梁小醜,無不因此獲利而自潤,與其讓民眾之錢供其揮霍,不若與我生存。”

“唉,昔日屈原大夫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然肉食者自鄙,何見民生。汝居此盛世,竟亦言生存而非生活,故汝唯物之學,亦難治人心,汝悔改吧。”

陳雲聽到這話,依舊搖頭道:“如此,我亦如屈原,雖九死其尤未悔也!於先生而言,心學是至理,可於我而言,先生之心學不過為我實現解放思想之術。恰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二者之相互作用,民眾之思想與社會之條件亦有此相幹,故條件之發展將促進思想之解放,而思想之解放亦將促進條件之發展。”

先生笑著說道:“請溯其本,汝已為心學眾人耳。心學為內,唯物為外,此實質也,唯物之追求與汝之所想一也,故汝行之,若不一也,則另尋他術。”

陳雲道:“我不想和先生爭論,因為先生巧舌如簧,還是固請先生和網友去說吧。”

“網友?”

“即互聯網之友,西洋人稱因特網,利用電波為載體,傳遞信息也。”

“此即汝之唯物術所成乎?”

陳雲撓頭一想,搖了搖頭道:“他們認為有人設計好了這些,包括我們所談論的心學、唯物和物理之類,有一個最高的存在決定了這些。”

“謬矣!於己而言,心立則外物生,心止則萬物息,吾心求道而得道、求術而得術,心外無物矣。”

“先生言之有理,”陳雲有求於先生,所以如此說道:“現在金錢也是說服別人的利器,若要證明心學優勝,必先有財爾。”

先生又道:“今者民眾之心思財,上位之過也,上行下效也。心思皆在求財,故求財之術如野草而生根蔓長也,汝言汝唯物之,然心亦受此求財之風也。”

“故欲為事者,明心為上,儒者所言‘正心’者,心有所偏而後正,然吾之明心為至上,何來偏乎?故明心者能明己也,而非承前人之學究。明己者,方能為己行;有己行者,能有己知;有己知,能為己行,此知行合一也。”

陳雲看到先生已經進入狀態,立刻將手機扭正。

“明心者,由心而知萬物也,不明心者,鬱鬱難自知也。蘇軾有詩雲: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所言後者也。心居至上而不自明,役形於俗事而徒耗其命。”

陳雲給先生供上花茶,先生繼續講道:“何以明心,先從省己功夫下手,省身而自問:吾之所行為吾所想乎?非吾所想則非吾心,又問:何為吾真想?為真想者心悅誠服而命也。”

“問答者為心也,非意也,此則為明心。若為意者,他山之石可蔽己心,意者,難明其源也,故無善無惡之心生有善有惡意,皆因此也。”

“心明而後有己意,有意則可為良知。”

陳雲從手機後抬起頭來道:“先生,有人問您,意是念頭嗎?”

先生點頭道:“意者,心動也,一切念頭及所思所想,皆為意動。”

“意之所阻,皆心未達,心達則知致,知致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