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又過了幾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女帝抱著悲痛的心情又一次來到了當年的眾士兵葬墳之地.“青山處處理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此刻她也比當年更加的成熟穩重,她愧對當年的一心報國仇的眾士兵,卻不曾愧對百姓。她在位期間莫不重視民生.莫不為百姓著想。可如今奸臣作亂.百姓好壞不分,讓她心裏不免蒼涼.她祈求自己來世心不做帝後。她無力改變這格局,可她的下屬個個忠心於她.她不想讓她們失望,因此世人批判她嘲笑她隻是一個一個被人操控的女帝,隻是一介平凡女子.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國泰民安.在乎的是沒有烽煙的和平盛世。世人不解她為何受到小人所蒙蔽被一次次置她於死地.她又為何不知.各地城主野心勃勃.她又為何不知.知分必合.合必分.這就是國家發展的趨勢,最後終會歸於平淡.最近的淮安經曆了戰火的摧殘早已不是當時的盛世。而現在的長昭也不再單純是長昭了,它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大國,眾星拱月,又是一個盛世大國.夢裏她時常憶起一個少年郎牽著她的手去看紅楓葉,它似一團團火焰快燃燒待盡了。一切自有天意。女帝蹲下撿起被風吹落的枯葉.一年複一年何時才到頭了.她不願再見這已經是她最後的遺願了.人去樓空.我淮安亡矣.她已經苟延殘喘了這暗濤洶湧的淮安多年了.還不夠嗎?墳前的綠草又深又密了,開始舊人會自請前來收拾殘草,到後麵她仿佛被人遺忘了.永遠地離開了。那些愛戴她的城主百姓紛紛地拿起武器,終於團結了起來.光複故國,指日可待了.她看見自己臉上流下一顆晶瑩,她已經釋然了.
至於以宋樂為首的各城主知曉她駕崩更是一身素衣守著奉著她的靈牌.三年不曾婚嫁大事,一切從簡.也已經有一個小公子養在她膝下了.雖然隻是小小一隻.可日後他該是如何孝順忠君愛國.
他問我為何哭.我答:好似故出的舊交,香消玉殞了.如此唏噓。聽著喪樂哀奏.白鶴送她入葬三日仍在盤旋,不曾遠去。
花央與熊協等女帝舊人仍苦苦在沙場與突厥等外勢力努力作搏鬥.陸長今說:“她將繼承女帝遺誌,勇往直前。”英雄花開了又謝.故人難尋。隻剩那枯萎的花兒仍不改花色,堅韌不倒。
至於被嫁去連家的慕憐.她辛苦逃出了連家搭上了風雪花月兩條人命.在戰火中高舉著那本賬本一臉興奮,在戰場跌跌撞撞好似癲狂了。可那泛黃的紙頁賬本已被大火紛飛燒了個幹淨.“我的榮華富貴!我的大好河山.全沒了!”她罵罵咧咧地撲了過去從火中挖出一頁殘章,手上明顯燒傷留有觸目驚心的傷痕,她卻仿佛一點也不燙手。她仰天大笑,不似當年的體麵,很是狼狽,被大火吞噬而亡。
而慕家則又與連家又一次地討價還價,大打出手,不管不顧,好似人命微不足道。隻有眼前的利益才是觸手可及的.國恨家仇.他們才不關心呢.
雲城的沈家沈絮在最後的大戰中與沈錦書臨危不亂,後不知所蹤.卻為雲城主貢獻了金錢與糧草熬過這漫長的戰役,在生死悠關一刻,提供了最後一些的生機。最後雲城終還是守下了,隻是搭送了很多的生命,這讓她嚎啕大哭。哭喊聲在廢墟中顯得如此的耳不忍聞。尋常可見的百姓這一次難得看清了這黃梁一夢.他們被迫起身為了民族尊嚴而戰.仿佛又一次地重現了往日祖先的似死如歸.勇於鬥爭的勇氣.他們也許有一日會重建家園吧.
在這一幾乎滅族的抗爭中.也無疑顯露了人性的正義與邪惡抗爭的一麵。流蘇坐觀淮安大亂.這對於她而言是意料之中,她期待在去長昭的冥冥天意中,也許也有不一樣的收獲,而她也必將為尋求當年的神界大戰中的真相而艱苦奮鬥.
自此,長昭在看到昔日的大國淮安被戰火所致流失離先所的百姓,似乎也頗有感觸.因為他們看見了也許很多年後的人性與尊嚴之戰的殘酷
從此以後,不再有淮安大國,他們會代替那個舊國一往無前並警鍾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