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後,國共再次合作。
到達陝北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長征過來的紅軍戰士們都想不通,為什麼要聽他國民黨的指揮?
為這件事,紅軍首長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切為了抗日,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還是聽黨指揮。大家都還是黨的人等等。
中央紅軍同誌們也都明白。為國,為家與惜日的敵人一起並肩戰鬥打鬼子。他們接受這個改變。
但是,老根據地大山叢林裏,還有被沒收編到的紅軍遊擊隊。不知道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民族大義,捍衛國土完整,國共再次攜手,共同抵禦日寇外賊這一重大的決議。
各地紅軍遊擊隊,還時常與當地國民政府軍有摩擦。
國民黨方麵就有議論,說共產黨合作不真誠,國軍在前線浴血奮戰。共產黨的遊擊隊時常對國軍騷擾,報告都送到陝北延安。
當然,對一些山頭上土匪們的行為,也歸到我紅軍遊擊隊的頭上。對於這一情況,延安首長研究決定,派多名同誌到江南八省,十四個遊擊區收編組建遊擊隊抗戰工作。
對紅軍遊擊隊戰士們宣傳,現在的國際形勢和國共再度合作的一切相關事項。
槍口一致對外,不要再針對國民黨。對於當地的土匪能收編的盡量收編,不能收編中央也明確指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現在民族生死存亡之時,多對他們宣講一些抗日救國唇亡齒寒的道理。
宣傳部副部長黎振華同誌,擔任瀟湘遊擊區尋找收編散落的紅軍遊擊隊任務。黎振華參加過北伐戰爭,就讀黃埔第六期武漢分校,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後,他在白區工作了五年,後撤回到瑞金,長征與中央一起到了陝北。
接到任務的黎振華深知責任重大,也很興奮。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他也想尋找一下失聯五年多的妻兒。
國民黨第五次圍剿,妻子夏春茶身負重傷。紅軍北上從瑞金出發時,妻子被送到當地老鄉家,快一歲的兒子黎曙光也一同留了下來,黎振華則隨中央北上。
接到任務後,黎振華稍作整理,帶上兩名警衛員張雲皚,李如山。
張雲皚二十一歲,在首長身邊工作有兩三年。非常有經驗。
李如山,十八九歲剛從警衛訓練營調來,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士。都是長征過來的老同誌。他們與派到重慶工作的同誌一起先到重慶稍作休整後,黎振華帶著兩名警衛員離開重慶。
重慶當局派人一路護送,到了第九戰區:長沙。
第九戰區對日第一次會戰剛結束不久,部隊在休整。黎振華他們見到了司令長官薛將軍,簡單的說明了一下情況後,薛將軍派一個班護送他們向山區進發。
黎振華他們都穿上八路軍軍裝。
到了湘江邊,黎振華請國軍兄弟停一下車。他帶上張雲皚,李如山站在岸邊,對犧牲的戰友們敬禮哀悼。
黎振華與張雲皚淚流不止對著湘江敬禮,滔滔江水把他們的思緒拉回到五年前過湘江時戰場時刻。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戰役。有多少紅軍戰士倒在湘江裏,又有多少革命同誌因為受傷留下,與組織失去了聯係。
當時隻有十五六歲的張雲皚,沒到湘江激戰的前線,他是中央特別連隊炊事班的戰士,他們連隊過江時,他背著一口大鍋與老班長一起跑著,看到湘江的江水,被紅軍戰士們的鮮血染成了一條紅江。
戰友們的遺體漂浮著,也沒有時間停下來給戰友們收屍掩埋。首長們在催:“快快!快! 快快!國民黨的飛機一會兒就來了。”
所有過江的紅軍戰士基本都是流著失去戰友 悲傷的淚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