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序章(1 / 1)

——在大學畢業20周年的聚會上,我受到了一個女生的刺激,決定扒出當年的陳芝麻和爛穀子。這個過程用了7年的時間。謹以此文,向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致敬,同時也向那個純真的年代致以親切的慰問。對我自己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以全新角度重新審視大學時光的體驗。

背鍋郎

軍銜:下士

單位:二炮集團

職務:炊事班班長

使命:別人打炮我背鍋

大號:不折騰不舒服斯基

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幹完了之後,美蘇兩國又迅速拉攏各自的嘍囉們組成了華沙和北約兩大門派,繼續互撕。後來,他們漸漸地從地表上撕到了外太空,在那裏開辟了新戰場。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美國也不甘示弱,啟動了“星球大戰”計劃。這兩大門派的衛星越放越多,在太空中形成了強大的監控網絡,時刻密切地監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雖說中國並未加入任何一個門派,但無論是華沙還是北約,都不會輕易放過對中國的監視。

公元1985年的深秋,中國,上海。

一組“SOS”求救信號通過摩爾斯電碼,從黃浦江畔源源不斷地向外太空傳出,不斷循環發射。

蘇聯部署在亞太地區上空的幾顆通信衛星幾乎同時支楞起了耳朵,察覺到了這個不同尋常的信號。

因為中蘇交惡的緣故,蘇聯原本可以袖手旁觀,看笑話。但無巧不成書[......]……

就這麼著,蘇聯外交部緊急通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外交部立馬致電交通部。

交通部隨即通知上海市各個口岸的海事監察機構:有船舶在黃浦江水域遇險!

盡管如此,黃浦江上的一切都呈現出有序而和諧的景象。悅耳的汽笛聲此起彼伏,外灘上,下班的人們騎著自行車從各個角落裏蜂擁而出,向著輪渡的方向彙聚,一切看起來都沒毛病。

各個海事監察機構的反饋也紛紛報告回來:

“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

……

星漢燦爛的外太空,蘇聯衛星迅速調整了姿態,啟動了精確定位:

東經121.5476度,北緯31.2471度。

在上海市最高決策機構的嚴令之下,一場地毯式的排查在坐標區域範圍內迅速展開。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也隨之浮出水麵:黃埔江東岸有一個“十八間”,十八間上有一所學校,學校裏有一個實驗室,實驗室裏有一個水上航行仿真模擬係統,這些求救信號正是從這裏發出去的……

“十八間”地處浦東大道中段,解放前曾以青樓雲集而聞名十裏洋場,極言有十八間之多,故此得名。新中國成立後,上海濱海學院在此落成。建校之初,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曾是國內唯一全英文授課的高校,在業界獨領風騷數十載。後不知何故日漸式微,終未能混進 “一本”行列,淪為“二本”學院。至上世紀末,國內高校改名之風盛行,看著別人一個個兒地掛上了“大學”的金字招牌,上海濱海學院對其“學院”的名份開始耿耿於懷。然而苦於始終不太招上麵領導待見,學院的多次努力均未能得逞。濱海學院遂決定放大招兒,他們在校園裏風水最好的位置上斥巨資興建了一個足以引領全球航海科技新潮流的水上技術實驗中心。這個實驗中心的造型如同一條現代化船舶,外觀拉風,內部構造則克隆了一條船舶的主要結構,各種設備的仿真模型齊備。但頗為遺憾的是,畢竟這隻是狹窄的學科領域內的技術活兒,所以無論學院如何在公共學術期刊和外灘廣告上大力宣傳,仍未能招來預期的廣泛關注。直到有一天,一個學生在實驗室上機實操時無意中觸發了求救信號模擬裝置,而指導老師下課後又恰好忘記了關機……

一場烏龍事件就這樣被搞大了,上海濱海學院終於贏來了舉世矚目,從而終得借機以奇葩之勢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