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斬蛇起義之後,呂皇後在事業上對丈夫的支持也是毫無保留。最明顯的一次,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敗,坐車逃命,呂皇後為了減輕車的重量以便丈夫更快地出逃,不顧自身的安危主動下車,最後被項羽俘虜。這個情節,和日後的霸王別姬、虞姬揮劍自刎有得一比,所不同的是呂皇後選擇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呂皇後被俘以後,項羽企圖以此來要挾劉邦,劉邦拒絕。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劉邦無情無義的表現,實則不然,劉邦這就是對待綁架事件最正確的態度——我越顯得在乎,越救不回人質;我裝得滿不在乎,你反而覺得沒有什麼價值。果然之後不久,呂皇後和太公就被放回。劉邦對待自己的親人,也是有情有義的,太公想念鄉下,劉邦就給他建造和鄉下完全一樣的場景,還把沛縣父老請來相陪。他的幾個侄兒,也被他封以王侯之位,後來發動七國之亂的吳王劉濞,就是他的侄兒。這些,都說明漢高祖對親人是有情有義的。漢高祖對呂皇後被俘,是以不救救之。
一般的人,德行差一點的,管你當年為我吃了多少苦,管你當年有多恩愛,我事業有成大權在握,一腳踢開原配妻子,另找美嬌娘。德行好些的,原配還是原配安分守己的,我自去風流快活。可漢高祖和呂皇後這對夫妻,相當的另類,他們的觀念和行為,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年代甚至是我們的年代,說白了,他們就是一起打下的江山,一起享樂,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漢高祖怎麼玩的,我不多說,反正他身邊的女人沒少過,也正常,沒人能說個不字。後來的武則天,她有很多男寵,可那是在老公翹辮子以後;呂皇後不一樣,漢高祖在世時,她就公然地與審食其私通。這件事,劉邦知道不知道?我認為是知道的,開國之君,有幾個笨蛋?就算劉邦笨蛋,後來戚姬妄圖奪位,動作相當大,能不想辦法打小報告?就算沒有這些,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邦不知道的可能性是沒有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劉邦根本就不在乎,他就覺得夫妻兩個人打下來的天下,就該兩個人共享。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旁證,就是劉邦不尊重儒生,不信儒家那一套。
呂皇後對漢高祖事業上的協助,還體現在誅殺大臣。每個開國皇帝,為了子孫後代的長治久安,都會不同程度地消滅實權大臣的勢力。《史記》載:“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皆呂後力。”為什麼殺大臣這件事多是由呂皇後來做?未央宮殺韓信,很有名的。這裏麵最重要的理由,應該是呂皇後顧惜劉邦的名聲,畢竟殺大臣對一個皇帝來說不是好名聲,於是,呂皇後把這些對名聲有損而又有利於子孫萬代的事情自己攬過來,以保全劉邦的名聲。
呂皇後在世之時,應該實際上掌握了相當大的實權,漢高祖去世之前,呂皇後問他:“當家的,你走了以後,如果我們的蕭管家不在了,誰可以接他的位子?”高祖答:“曹參可以。”呂皇後又問:“曹參之後呢?”高祖答:“王陵、陳平、周勃,他們三個可以一起做。”請注意,讀史要用腦去讀。高祖臨死之前,呂皇後關心的不是權力交接,而是相對於自身不重要卻對國計民生很重要的丞相人選,這足以說明,呂皇後在劉邦生前,已經大體地控製了實際權力。再請大家想想,一對夫妻,如果不夠恩愛,做丈夫的,怎麼可能放心把自己的家當全交給自己的妻子?
漢高祖有很多情婦,最出名的一個,叫戚姬。據說戚姬很得寵,差一點兒把呂皇後拉下馬來。這不可信,完全不可信。《史記》上說,劉邦本來要廢太子,後來看見太子有商山四皓輔佐,覺得廢不了太子,就罷手了。這個不可信,商山四皓是什麼人?他們做過什麼事?有什麼影響力?我不知道。我知道劉邦從來不喜歡儒生,而且劉邦從來不怕反對派,韓信、彭越等人,說殺也就殺了。四個小小的、史書上連名都沒有留下的老頭,能比韓信、彭越的能耐大,大到讓劉邦害怕,改變他廢太子的想法?這也太難以想象了。唯一的可能,是劉邦在忽悠他的情婦,他根本就沒想過要廢太子——他和呂皇後生的兒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的恩愛夫妻,真正做到了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恩愛夫妻,為了他們共同的事業從結合的那一刻直到人生的終點的恩愛夫妻,漢高祖和呂皇後,他們可以說在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對,他們不排第一,誰能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