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長,賈坤·厄爾斯念到最後,聲音幾乎僵硬。這哪裏是一封謀求和平的信,分明就是一紙檄文。雷納德皇帝以強硬的態度聲明,若是伊西斯繼續入侵賀坦德嘉,他將禦駕親征。
其實,對於伊登王以及到場的這些伊西斯權臣們來說,赫坦德嘉的戰事再拖下去,高斯方麵早晚會出兵援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赫坦德嘉一千多年來都是作為高斯和伊西斯兩大個國之間的緩衝帶而存在。為了避免伊西斯的鐵蹄踩踏到自己的西邊國界,高斯皇帝必然不會對赫坦德嘉的戰火置之不理。卷入戰事的代價雖然巨大,但把戰火留在別人的土地上總比燒到自己的國土上要好得多。這一點,伊西斯人也能夠理解。隻是,雷納德皇帝在這封信的中使用的語氣實在是太傲慢了。特別是“蠻夷”兩個字,赤裸裸地羞辱伊西斯沙漠的貧瘠。
賈坤·厄爾斯收起信時,眼球順勢把暮色大廳中的各色人物掃視了一圈。伊登王臉上方才的那一絲欣慰如曇花一現,現在已經凋零得隻剩下寒霜。休伯利安木雞般呆在原地,空蕩蕩的眼神中滿是不可置信。就連那位鬼靈精的銀發大小姐也疑惑地盯視著自己手中的信,茫然而不知所措。
米哈爾·卡利裏倒是絲毫不掩飾自己得意的神色。信的內容過於簡短,行文安排和語句使用都存在瑕疵,雷納德皇帝的自稱以及結尾處的落款更是犯下了明顯的錯誤,但是已經足夠引起朝野的震怒。
是的,賈坤·厄爾斯讀的這封信當然不是出自雷納德皇帝之手。賈維爾·阿圭羅在離開沙息堡的那天夜裏,趕在被長風部落騎兵襲營之前完成了偷梁換柱。要在不損壞封印的前提下調換信封中的信,著實花費了他不少時間和心思。因此信的內容粗糙一點也情有可原。至於雷納德皇帝的親筆信上寫了什麼,他看都沒有看就扔進了火堆裏。
卡利裏王相信,以伊登王的明察秋毫,等他的怒氣消散後再去審視信的內容時一定會發現信是偽造的,但那時已經晚了。即使現在就察覺到也於事無補。政治往往並不重視真相,在合適的時間恰當地點拋出一個看似有道理的由頭就能夠輕易搬弄是非,甚至決定曆史。至少在當前來說,這封偽造的信是由真正的使節親手交給伊登王的親信,然後被作為雷納德皇帝的親筆信朗讀出來。在場的重臣全都聽在耳朵裏,特別產生了被他這個沙火之王聽見的事實(雖然他早就知道內容),他就能理直氣壯的說,“雷納德皇帝說得太過分了。他侮辱我們偉大的伊西斯民族是蠻夷,這分明就是挑釁!”
伊登王把目光從一臉茫然和驚詫的休伯利安臉上轉到理直氣壯的卡利裏王臉上,心裏就已經把事實真相猜了個大概。信有問題!這孩子是無辜的。但他不能指證,因為缺乏證據。朝臣們也並非各個都能明辨是非。大部分現在都在氣頭上。伊登王明知是卡利裏王的陰謀,也隻能以失望和憤慨的語氣質問道,“看來皇帝陛下送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戰書啊,休伯利安?!”
休伯利安,再尷尬的局麵隻要有足夠的機智就能化解。能不能保留和平的希望,就看你夠不夠機靈了。於此同時,伊西斯之王在心裏這樣說。然而,休伯利安是耿直,甚至是木訥的。
“不…陛下他…絕對不是這個意思。他親口對我說過,他希望的是…和平…”他甚至都沒有想到是信出了問題。
“你還不明白嗎?他拋棄了你們!”卡利裏王把少年的聲音壓了下去,“我也是聽了信的內容才想通,他怎麼就會派你這樣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充當信使。因為他知道,送這樣一份侮辱對方的信到敵營中,信使多半會被憤怒的對手處死。他舍不得帝國的貴族,才會選上你。”
“不是這樣的!”
“就是這樣啊。”一切似乎盡在掌握,卡利裏又緩和語氣道,“不過我相信你不是高斯人的同謀。相信伊登王也會原諒你的無知。那麼從現在開始你應該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加入我的陣營,共同討伐背叛了你的高斯人。我說過,這是你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