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搭建的屋簷,有淩晨落下的雨水還在滴落,落在石板上,清脆的聲響在回蕩,很有節奏。
竹林裏發出簌簌聲,飛鳥點著竹梢在空山裏來回穿梭,時不時的叫聲緩和著深山中的幽靜。
一片落葉在空中打旋,搖搖晃晃,緩緩平鋪在淺慢的小溪上,愜意的漂流。偶爾隨著不緊不慢的波紋擺動一下身體。
薄霧繚繞,宛如一縷又一縷青絲,在山峭林澗中纏繞。
茅房的門前有個小院,裏麵的雞鴨來回走動,東啄一下西咬一口,伴隨著激昂的犬吠聲,幽靜的深山變得略有些熱鬧。
一個青年從茅房內走出,隨手往院子內撒了一把玉米,又從屋後的小塘裏撈出一條魚,朝那條狗扔去。
別的狗喜不喜歡吃他不知道,也沒興趣了解,但這隻不同,它很喜歡。
小灰歡快的朝他搖了搖尾巴,然後叼著魚朝角落裏走去。
青年隨意洗漱了一番,走到雞棚裏撿起幾枚雞蛋,做起了早餐。
昨夜下過一場雨,空氣中充滿泥土的清香。濕潤的空氣,夾雜些許的霧絲,感覺徜徉在溫柔似水的春雨當中。
青年的眼睛,有神卻不淩厲,顯得十分內斂,但能感受到其中蘊藏有億萬光芒,隻是等待迸發。
作為一名身處新世紀的人,在這個科技發達的電子時代,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破損的茅草,泛舊的牆院,無不彰顯出他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長一段時間。
屋外遠處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小路,已經長滿了雜草,難以分辨,再過一段時間,恐怕將徹底認不出來。
而附近更是荒無人煙,這一整片深山中隻有他一戶人家,隻有他一個人。
這是一種遠離,也是尋求自然的庇護。
外麵的世界太喧囂,吵鬧的環境遍布人類社會,熱鬧的氛圍和他對立。
這是非人的折磨。他能聽到更多的聲音,感受到比別人更多的畫麵。
市井裏的人來人往,街頭巷尾的交頭接耳,鬧市中心的車馬聲,都是令他痛苦不堪的根源。
這種感知被放大。
唯有在遠離鬧市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減輕痛苦,被自然的聲音淨化。
此時,爐火上的茶壺發出嗚嗚聲,已然沸騰。茶香四溢,化開了眼前的薄霧,滴落下竹葉中的露珠。
青年的眼神迷離,強烈的感知讓他沉醉於這個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享受這份美好。
這樣的旋律他百聽不厭。
他叫洛嶼,已經獨自在這裏居住了一年。
望著清澈透明的溪水緩慢流過門前,他一陣出神,眼中浮現往昔。
他似乎離人類社會越來越遠,越來越沒有煙火氣。
他變得愈發淡然,心境波瀾不驚。
洛嶼端著茶杯,走上木橋,呼吸這天地中的清新。
忽然,他眉頭一皺,望著遠處茂密的竹林,有些困惑不解。
不過直接轉身從家裏拿出把斧頭,十分警覺的躲在屋內,從房內門窗往外看。
洛嶼感覺到了,這方天地內傳出有不屬於自然的風吹草動,在這大山深處的深山老林顯得十分突兀。
朦朧的清晨視線變得模糊,天色仿佛都變得昏暗,周圍的光線黯淡,就像回到黎明前。
不遠處,竹林發出簌簌聲,有飛鳥撲騰的聲音驚起,卻沒聽到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