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五四一基地(1 / 2)

B市市政府今日召開一場最高層的會議,所有軍政領導成員全部參加。市長龍霄、周瑞民,以及其他幾位常務副市長和各局局長,軍方代表是軍事指揮部司令員張興明,第一團團長趙耀武,二團團長肖健強(原武警支隊政委),三團團長劉誌海等人。

龍霄主持會議,他首先說道:“今天這個特別會議,首先是要重新整合我們市的領導體係。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原先的工作模式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工作了,所以我和其他幾位領導班子的同誌商量之後,決定重新劃分,並且任命幾位新的領導成員。”

龍霄首先宣布,周瑞民仍然擔任副市長一職,今後將主管外交、外貿、民品製造和財政工作,著手組建B市尚沒有的外交部和輕工業部,現有的外貿局、財政局、統計局、稅務局全部劃撥到他的管轄範圍內。

原農校校長升任副市長一職,主管農業部,主要工作就是保障農業和畜牧業生產,並在今後負責管理糧食市場的供應和穩定,將現有的農林局、農科所、農校、糧站和保留下來的農村全部劃入他的管轄範圍。

龍霄宣布完這兩項任命後,說道:“接下來還有兩位副市長的任命,他們工作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非常重要,我先來介紹一位同誌,有的人可能不認識他,就是原五四一基地主任,趙文英同誌。”

與會者中,年級稍大一點的,聽到“五四一基地”都是一怔。原來“五四一基地”是三十年前,國防部在B市設立的一個對外保密的軍事工業序列的稱呼,其總部以“基地”為名稱,下屬的工廠則以“某某信箱”為代號,其實它就是一個完整的兵工製造企業。

新時期來到後,國家將工業由軍用向民用轉變,五四一基地也開始了痛苦的轉型。許多年後,下屬的大部分工廠轉為民品製造業,一些工廠轉型不佳破產,職工下崗,五四一基地再不複當年的輝煌。十年前總理來到B市視察時,將五四一基地的下屬企業全部轉交給地方政府管理,正式取消了五四一的番號,宣布了這個兵工寵兒壽終正寢。現在龍霄突然要任命一個五四一基地出身的人擔任副市長,難道是想複活這個龐然大物嗎?

隻見一名坐在龍霄旁邊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來,他戴著一副金邊眼鏡,儒雅文氣的說道:“大家好,我叫趙文英,今年四十八歲。剛才龍市長說錯了一個地方,就是我當時隻是一位副主任,‘基地’可不是在我手上垮的。”幽默的話語讓龍霄和大家聽了,都哈哈笑起來。

龍霄等大家笑夠了,說道:“趙文英同誌將正式成為我市主管軍事生產的副市長,他是軍工出身,這方麵的事情我不大懂,接下來請他為大家介紹一下恢複軍工生產的事宜。”

趙文英向龍霄點點頭,重新坐下來,對眾人說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已經數次與當地勢力發生了衝突,雖然這些小衝突我們都打贏了,可是未來是否還會發生規模更大的衝突乃至戰爭,還不可而知。”

“我和張司令員討論過,軍隊目前消耗的武器彈藥都是庫存品,種類也少,這種消耗模式不足以支撐將來可能爆發的大型戰鬥。所以恢複軍工生產,才是我市能在這個世界立穩腳跟的必要。”

“龍市長找到我談了恢複軍工生產的事情後,我就跑了一下城區的各個工廠摸了個底,認為還是大有可為的。我初步擬定了一個計劃,在這裏給龍市長和諸位領導彙報一下,也征詢下大家的意見。”

“我市設立軍工部,由我專門負責軍品的製造和研發。軍工部下,設立第一機械製造局,負責常規的武器、彈藥和普通軍需裝備的生產。這個局的下屬企業,就是以原五四一基地的所屬企業為底子,包括長江機械廠、工具廠等共計六十八家工廠,再加上一些軍民兩用的企業組成。”

“設立第二機械製造局,負責坦克裝甲車輛和普通車輛的生產與維修。該局的下屬企業,包括了城西區保留下來的拖拉機廠、第N汽車製造廠,還有軸承廠、發動機廠等配套企業,也全部劃撥到第二局的管轄之下。目前這些企業想要恢複軍品的生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轉型,我希望從理工學院,還有其他科研機構中調來一些相關的技術人員,幫助第二局的工作。”

“將來有條件的話,還計劃成立第三製造局,負責航空器的生產研發,不過目前應該優先保障第一和第二製造局的成立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