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 新瓊州(四)(2 / 2)

——就算是當今皇帝,口含天憲,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罷?京師六道六科,各部禦史,哪怕合在一處,擁有的權力也未必能及得上這個小小瓊州府議會——當然,隻是在瓊州府範疇之內,至少在當前階段如此。

據說那位早就被短毛調教老實了的程葉高程大府台在去過一次議會,向議員們作了一次“情況說明”之後,回到府邸中就大哭了一場,喝酒喝到酩酊大醉,向其親近之人說了一大通醉話。然後,不知怎的,那話居然就傳開了——當然隻在很小的範圍內。

不過許敬和莫大鵬作為正副議長,卻恰恰是知道這番話的,他們初聽到那話時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覺得程大老爺要完蛋了。

因為程葉高當時是這麼說的:原以為短毛是良善之人,沒想到他們終究還是一夥反賊,而且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大反賊!這議會製度一出,非但瓊州府永遠不可能再回到大明治下了,其它地方也必然會受其荼毒影響。甚至,哪怕這夥短毛以後被朝廷剿滅掉,他們的遺毒依然會長久留存下去,直至將大明王朝徹底吞沒!

雖然醉話說的顛倒錯漏,但大致意思卻表達的很明確,所以聽到傳言的人全都嚇傻了,覺得老程這是要瘋啊——這種話就算傳到大明對他也沒什麼好處,更何況眼下瓊州府可是短毛的地盤,在他們的地盤上公然說這種話,那是等著夷三族呢!

短毛還確實做出了反應,同樣是這位趙立德趙老爺親自上門,代表“組織”去跟程府台談了一下子。這回談了什麼倒是沒人知道——程府台清醒過來後,聽說其言已經泄出,在萬分驚恐之餘,卻也不忘亡羊補牢,嚴厲清理了家中仆役,於是沒人再敢傳小話了。

但談完之後原本舉家待死的程老爺倒是恢複了正常,該幹嘛幹嘛。官也照當,酒宴也照赴,好像一點沒受到這番醉話的影響……嗯,影響還是有一點的:短毛財政部門扣發了他幾個月的津貼,理由很有意思,既不是造反也不是謀逆,而是聽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倆字兒——“泄密”。

這則軼事流傳的並不廣,聽到的人也多半隻是將其當作一樁笑話奇談而已。但在那些議員們心中可就不是這樣了。在親身體驗了議會所代表的權威,以及議員這個身份所帶來的便利之後,他們對於程府台的憤恨和鬱悶完全可以感同身受——隻不過是從相反的角度。

議會設立的時間還不太長,絕大多數議員還不太了解這個新事物,也就是說他們還不怎麼會利用議會這個工具為自己,或者是為自己所代表的集團謀取利益。提出的議案和動議並不算多。

不過,這段時間的經曆至少讓他們清楚了一點:哪怕其它什麼都不幹,僅僅光是履行一個“監督”職責,作為議員,他們也可以名正言順了解本地政務的運行情況,或者說:本地官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隻要不是涉及到機密的,都需要向他們報備!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們隨時可以對本地事務指手畫腳,意味著他們本身就已經是官府的一部分!確如趙老爺所說,短毛這是把官府的權威分了一部分給他們,而且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一部分!

作為正副議長,許敬和莫大鵬兩人對此感觸尤深。原本他們雖然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戶,是傳承了幾代人的大家族,但類似於他們這樣的坐地戶土財主,在大明朝比比皆是,隻要家裏頭沒人混官場,沒有官麵上的支撐,那就永遠提心吊膽,不要說什麼家境殷實,滿門富貴,那隨時隨地都可能易手的。

不要說堂堂四品府台,那對他們而言簡直好像天上人一樣,就是一個主簿,一個縣尉,在他們麵前都是能橫著走的。甚至,不需要是正兒八經的朝廷經製官員,隻要是城中任何一個披著官皮的,都可以找上門來敲詐勒索一番。如果不想家破人亡的話,那就隻有老老實實破財消災。否則事情一旦鬧大,被那些掌權者找到機會,小麻煩立刻會變成大禍事……多少年來,耳聞目睹,這種事情從來不在少數。

所謂“滅門府尹,破家縣令”,滅的破的,不都是他們這種大戶麼!一般小門小戶的,誰看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