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零 新瓊州(三)(2 / 2)

這樣學了一段時間,教會了,家裏自己有地的回去伺候自家田地去了,可那些家裏田地少,或者幹脆沒田,完全靠租種人家田地為生的農民回去一盤算——同樣是幫人種地,給地主家做佃戶還不如去給短毛農場打工呢。

就算還是作佃戶,若去租種農場的田地,短毛老爺不但提供種子,負責技術指導,最後田租也隻收四分之一。而地主老爺的田租則至少要收到三成五——這還是短毛官府三令五申,為此不惜滅了幾家敢於搞對抗的大戶,這才定下來的死規矩。

兩廂一對比,應該怎麼選擇,是個人都知道啦——大約從前年開始,海南島這邊的地主們開始發現一個可怕現象:他們的田沒人種了!隻要有短毛農場存在的地區,附近佃戶們都紛紛退租,改去短毛農場找活兒去了。

——這還僅僅隻是農業口內部的轉變,然而瓊海軍統治下的海南島,對於人口有大量需求的行當中,農業根本就排不上號。無論他們建設什麼,發展什麼,其首要條件就是需要有流動人口。雖然這幾年中瓊海軍一直在努力從外地引進人口,但比起他們想要追求的那個目標,眼下這點數量,根本隻是杯水車薪。

可這麼一來,那些地主們可就受不了啦。祖上幾輩子辛辛苦苦攢錢買地,不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躺在家裏睡大覺也有人幫他們種田麼。如今有田了,卻沒人了!大片良田荒在那裏沒人種,而官府的田賦還是要照常繳納的,不可能因為你自己把田荒在那兒就免賦的。

這可讓那些地主們頭疼了,尤其是眼前這幾位,都是大地主,每年光田賦就要交一大筆錢。平心而論瓊海軍定的田賦不算高,收納標準是按本地平均產量的八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二點五。而且為了照顧農民方便,交糧食或者交錢都行。

然而這對大戶們沒什麼意義,他們種地肯定是要賣糧的。在其它地方也許還能囤積起來,指望等到荒年賣高價,但在海南島上根本沒這種可能性。就算有這想法的,帶他去短毛農場轉一圈,看看人家的糧食產量;或者再去海港附近撣一眼,看看從安南,暹羅等地來的運糧船……若還是不願改變想法的,那就隻能祝他好運了。

總之,對於這些大地主來說,找不到佃戶,榨取不到勞動力已經讓他們感覺損失巨大,還要他們繼續向官府納糧完稅……就算以“趙老爺”的威懾力,也壓不住這幫人了。

於是之後一段時間,便聽那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半發牢騷半求懇的,向趙立德表達了他們希望官府能在這方麵“鬆鬆手”的要求。

而趙立德一直很有耐心聽著他們的牢騷,臉上還始終掛著微笑,直到那幾個人說完了,方才慢悠悠轉動著杯子,緩緩道:

“按照我的理解,你們所提出的訴求,是希望我們能免除掉那些未種植地塊的賦稅,是這樣麼?”

幾位大地主互相看了看,紛紛點頭:

“確實如此,就算不能全免,若能打個折扣也是極好的。”

聽到此言,趙立德卻嘿嘿笑起來:

“老許,老莫,還有老於,你們幾位與我們瓊海軍合作也不是一兩年了。從當初解團長他們攻克瓊州府城算起,咱們能在這裏站穩腳跟,幾位是幫了大忙的。”

“張,李二位員外呢,雖然以前接觸不多,但近幾年咱們的土地政策,兩位員外也都是大力支持的——當初咱們推行‘三七五減租’的時候,兩位員外率先帶頭施行,在各自村裏開了個好頭,這個,咱們也都是記著的。”

趙立德忽然說起好話,卻讓在座幾人臉上都顯出幾分惴惴不安之色來——他們都是老江湖了,當然知道這種話後麵多半會跟上一句“但是”……

不過趙立德卻沒有說出這個詞,而是繼續道:

“所以呢,在我們的概念中,你們幾位都算得上是咱們瓊海軍的‘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有什麼好處,甜頭,肯定都是對你們優先開放的,這一點,各位在這幾年中應該是有所感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