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也曾想用種種辦法反擊,但在瓊海鹽絕對碾壓性的優勢之前,卻連個浪花都沒能激起——本來麼,一邊是要靠燒柴煮海,消耗大量燃料和人力才能煮出來的籽粒鹽,和另一邊曬曬太陽,竹籬扒一扒就能大批收成的日曬鹽,這數量和成本怎麼競爭?天然的絕對劣勢,再怎麼努力也拚不過啊!
陳大雷剛剛加入貿易公司體係時,也參與了公司鹽業係統在這方麵的工作,所以對這件事印象極其深刻。而現在林漢龍的口氣,分明是表達了這樣的意思:煤行將是下一個鹽業。
果然,接下來他又聽郭逸道:
“在大明朝,想要長期開采地下礦藏,肯定繞不過官府去。我們要大規模開發門頭溝的煤礦資源,勢必要和大明朝廷合作——老陳你去跟那些炭行老板談的時候,這句話不妨也告訴他們,以後沒準兒還能混個皇商什麼的。”
陳大雷聽到這裏卻是苦笑不已——你們短毛自己不怕官府,便以為人家都是這樣?其實作為商人,最怕就是官家牽扯進來,到時候嘴巴一張連生意帶產業一起吞掉,那才叫哭都沒處哭去。
注意到了他臉上的苦笑,林漢龍便知道這位又想岔了,隻好再補充道:
“別擔心,和大明官府的合作,有我們貿易公司頂在前頭。官府真要打壞主意,也繞不過我們去……若是他們實在不放心,咱們這兒還有個建議。”
他朝郭逸使個眼色,後者走出門去,片刻之後拎著幾塊黑黢黢的東西進來
“那些炭行老板做了這麼多年煤炭生意,想必有不少碎煤渣存貨吧?”
“有啊,幾乎每家堆煤場裏,都剩了幾大堆的碎煤,最多一家地上都積了一尺來厚,那東西可實在不好賣。”
陳大雷隨口回應,同時注意力不由自主的便放在了那些古怪東西上——黑色的,圓形,上麵還有很多孔洞,他用手指撚了一下,便看出是什麼了。
“這是……用煤粉做的?”
“嗯,還摻雜了泥土,八成煤粉兩成黃泥,加水攪拌用模子定型曬幹即可,非常簡單……哦,這叫蜂窩煤,或者叫煤餅也行。配合專用爐灶,是非常好的燃料,尤其適合家用。”
郭逸毫不在乎的報出了配方和製法,倒讓陳大雷有些驚訝,心說你們倒不怕被人學了去。但隨後郭逸的話便讓他明白了原委:
“你明天去和那些炭行老板談,可以先把這個作為一件禮物送給他們——我們這裏有全套的模具,以及配套用的爐灶,簡單易用而且絕對不愁沒市場。你可以跟他們說,無論他們願不願意跟咱們合作,我們都可以先出錢把他們的庫存碎煤買下來——就按原價。如果他們願意加工成煤餅賣給我們那更好——我們仍然以正常的煤價買入。”
“哦?”
陳大雷心中一動——剛才郭逸說得很清楚,這東西是八成煤兩成泥,也就是說如果做成煤餅賣的話價錢就能平白上升了兩成,至於挖泥成型之類的體力活,在這個時代的商家眼中根本不算啥成本。尤其那幫做石炭生意的,誰家裏沒百十個壯勞力小夥子呢。
對於這種“蜂窩煤”的效果,陳大雷起初還有些半信半疑的。不過之後,當他跟著郭林二人去外麵看了蜂窩煤的燃燒演示——包括用幾根稻草便能引火點燃,到配合著專用的小煤爐煮飯,炒菜,燒開水等一係列操作,尤其是號稱一塊煤餅就能“封火陰燃”保持一晚上不熄的優勢,立即便讓陳大雷意識到:這是一門可以長久做下去的生意!
——開門七件事,柴可是排在第一位的。任你權勢滔天,富貴至極,家裏隻要開火就必須得持續不斷購入柴火燃料。以前人們不愛用煤炭,是因為嫌它髒,引火慢,雖然耐燒也算個優勢,但作為家庭來說,除了冬天取暖外,往往並不需要燒那麼久。所以煤炭作為日常燃料一直沒能推廣開來。
但是這種蜂窩煤卻幾乎完美克服了普通煤塊的缺點,而將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按照短毛給的定價:一塊才一文到兩文左右的價格,一天燒四五塊最多不過十文錢,普通民戶完全能承受得起。最關鍵是這玩意兒天天都要燒,家家戶戶都用,這便是一筆細水長流,永不斷絕的好買賣!
“這個……咱們自己不能做麼?”
陳大雷首先想要自家吃下,但林郭二人卻都笑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