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九 第二次碰麵(3 / 3)

——人!

瓊海軍千裏迢迢來山東平亂,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在大陸上打開一個口子,盡可能多吸收大陸上充沛的勞動力前往海外諸島開荒,他們不缺錢不缺糧食,也不缺技術或工具,唯一缺乏的就是人。

所以按照大家事先商量好的口徑,解席向行營方麵提出的要求很簡單:我軍幫你們打破黃縣,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但在戰鬥結束之後,除少部分地位較高,需要押往京城獻俘的重要囚犯外,其餘活下來的俘虜都要交給咱們瓊海軍處置。反正按照大明朝的慣例,對這些叛軍多半是要處以流放之刑的,流放地不是塞外就是嶺南。咱們瓊州府原本就是流放之地,大員呂宋等地更是屬於化外蠻荒,把他們丟到那邊去也算是一種懲罰。

“簡單說就是咱們聯手破掉黃縣。死人歸我們,活人歸你們,我們得戰功,你們得勞力——是這樣嗎?”

遼東軍吳襄的腦子果然頗為靈活,不愧是馬販子出身,很快就把這方案的核心之處給指了出來,得到瓊海軍二人的首肯之後,諸將各自打開了小算盤……反正當兵的都是發死人財,隻能拿死人腦袋報功,所以這個方案對他們的利益沒有什麼影響,他們當然都是樂得接受。隻有朱大典和謝三寶兩位文官臉上裝模作樣顯出來幾分為難之色:

“如何處置叛逆士卒,那要取決於朝廷的旨意,吾等不便自作主張。朝廷縱使想要往海外流放他們,也不會容許我們這邊先斬後奏的。”

“那就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情了,這方麵如何處理,想必各位大人比我們要擅長得多。大家既然聯手行事,當然是各自發揮所長。我們隻管在前方破敵,後麵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是要各位大人多多擔當了。”

解席這話裏涵義也很直接了——既然是聯手,總要雙方一起出力才對,不能說我們把麻煩都解決掉,你們一點事都不幹,這種冤大頭誰肯做?對麵那兩位都是人精子,一聽之下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兩人臉上不約而同都略略有些泛紅。

不過這種官僚都是老奸巨滑之輩,並不因為吃了解席一句擠兌便輕易鬆口,他們兩個唧唧歪歪的扯了半天,最後終於露出口風,要瓊海軍方麵保證到時候能拉上錢謙益,徐光啟等東林黨人一起在朝中發力,他們才肯考慮合作。

此外,如果朝廷有什麼責難之處,也要瓊海軍自己承擔下來——總之這些國家幹部是一點責任都不肯負的,這一點倒是古今皆同。

解龐二人對此毫不介意,當即一口答應下來——反正彈劾他們瓊海軍囂張跋扈的奏折估計早在北京城裏堆成山了,也不在乎多上一兩條罪名。他們在朝廷裏有東林黨這個強力奧援,到時候無非再打打嘴皮官司而已,在這方麵他們不怕任何人。

合作協議就此達成,各方皆大歡喜。彼此都是爽快人,這種事情也不可能落下文字,於是大家以茶代酒幹上一杯,就此告辭。

解龐兩人走出中軍帳,會合了北緯等人,一路返回己方營寨中去。在臨出寨門前,卻見朱大典又特地追出來,問了一句:

“貴軍火炮,何時可以齊備?”

解席想了想,揮揮手道:

“明後天吧,等我們找個合適點的發射陣地就行。”

營帳中大明各軍將領互相看一眼,臉上都顯出不太相信之色。若按他們的經驗判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短毛軍行事不能用常理視之,這一點行營將領心中都有體會,所以也不多說,各自回去加緊準備,隻待後日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