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旗獵獵,兵甲如霜。
又是和上次一樣的場景,不過這回中軍帳外那兩排石翁仲般的重甲武士不象上回那麼神氣了,打敗仗顯然很影響士兵的精氣神。
解席與龐雨二人再度來到大明山東行營的中軍帳前,兩人在進去以前照例往後麵看了看——北緯依舊帶了一幫弟兄守在外頭,朝他們招了招手表示盡管放心。不過這個“盡管放心”到底是放心能救出來還是放心一定能報仇,那就很難說了。北緯這家夥偶爾也會腹黑一把,對此總是語焉不詳。
既然來了就甭想太多啦,反正上次鬧這麼僵都沒事,這回人家是有求而來,想必不會有多大危險。對於這一點,瓊海軍內部商討下來倒是甚有把握。
——在接到朱大巡撫再度要求與瓊海軍首領會麵的消息時,大家便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當前局勢。明軍這次攻城雖然失敗,但他們其實還有機會。黃縣小城畢竟不能跟鐵打登州相比,這一輪攻擊雖然未能取勝,但也不是一點沒效果——城牆部分已有多處損毀,被破壞掉的城門一時間也難以修複,隻能用塞門刀車加上泥土沙袋予以封堵。
此外經過如此激烈的一場惡戰,叛軍的火藥,箭矢,包括精銳士卒消耗肯定不在少數,估計城裏的糧食物資剩下也不會太多,如果大明軍重整旗鼓,再這樣奮勇攻擊個一兩次,對方肯定吃不消。
所以最後大家商議下來的結果,是大明軍完全有能力獨力吃下這股叛軍,隻要再付出點傷亡就行。分析得很全麵,隻是這幫小夥子犯了個騎驢找驢的常識性錯誤:他們忘了把自己這支軍隊對大明軍造成的影響考慮在內——如果沒有其它外援,明軍咬咬牙再攻個一兩次問題也不大。但既然有一支曾在半日之內就取下登州雄城的友軍部隊在這裏,還要明軍官兵用血肉之軀去衝擊叛軍城防……僅僅為了滿足官員的自尊心?就算那些明軍將領還硬氣著,他們的手下可不肯再白白送死。
——不久之後,從明軍大營派來使者,說朱大撫台召見解團長,龐參謀兩位。用的理由倒是很絕妙:上回遼東軍獲取了大量首級向行營報功,但經過行營官員的仔細查驗,發現裏麵有很多應該是屬於瓊海軍的功績。朝廷處事自是要公正廉明,故此請瓊海軍的首腦過去商談一下,好補上這份功勞……
人家都這麼客氣了,這邊自然要給個麵子,於是解龐二人再度走過那段長長的人肉胡同,走進了那略有些昏暗的大明山東行營中軍帳。
這一次明軍方麵的態度果然要好了很多,當解席龐雨二人走進來時,除了正中主位上幾名官員,周邊武將紛紛站起,以示尊重。也沒什麼人再不開眼的談什麼禮儀問題了,朱大典甚至親自抬手讓客,示意他們在前排兩張椅子上坐下。至於那個跟他們短毛不對付的高起潛?壓根兒沒出現在營帳裏,想必是怕留下來反而礙事,被指使避開了。
朱大典依然努力維持著他全軍總帥的架子,雖然臉上笑容可掬,態度和藹可親,但依舊不怎麼開口。主要是負責全軍後勤,以及紀錄功勳獎懲事宜的巡按謝三寶出麵交涉,此外居然還有遼東軍的統領吳襄。
……先是由謝三寶拿出一份文件,裝模作樣念了一通統計數字,說經過行營有司的細致查驗,遼東軍報上來的戰功屍首中有若幹身上並無刀箭傷痕,乃為炮石銃彈所殺,理應是屬於瓊海鎮的功勞,故此要重新劃分獎勵雲雲……
對此龐雨等人隻是心中暗笑,心說這幫明朝官員做事情太馬虎,連找借口都不肯找個好點的理由來——大明軍素來以首級記功,腦袋都砍下來了誰還能核對屍體上的痕跡?不過既然人家是給麵子,這裏也不好較真,隻得含糊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