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五 攻城(上)(1 / 2)

站在軍營前的山坡上,正好可以將大明軍的攻城部署一覽無餘。所謂“人一上萬,無邊無岸”,這句話在此時充分顯示出它的貼切性——隻見藍天之下,黃土隴間,密密層層一個方陣緊接一個方陣,入眼之處或為赤紅,或作銀白——紅色是明軍的鴛鴦戰襖,雖有新舊不一,顏色斑駁之處,但他們統一披在肩膀上的紅色布巾都還挺新,因為那隻有真正打仗見血的時候才拿出來披上,此時從上往下俯視,倒也整齊劃一。

至於銀白,就是盔甲鋼鐵之色了。尤其是遼東軍那邊,盡管此次攻城他們騎兵所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遼鎮兵馬依舊全副披掛,連同那數百名重甲騎兵一並派出。這些重騎兵全身上下都包裹在鋼鐵甲片中,鐵甲很容易生鏽,但每一個重騎都有專門的輔兵為其保養盔甲,所以今日開戰時,那些甲胄拿出來賣相極佳,上千人馬同時行動時當真猶如一條流動水銀一般,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果然是如火如荼……據說當年吳王父差就喜歡以紅色和白色作為軍隊主色調,出戰無往不利,連春秋五霸之一的晉軍都被嚇退。可是威風一時啊。”

山梁上,手持望遠鏡的龐雨笑吟吟評價道,旁邊敖薩揚卻恰好也是通史的,聞言隻哈哈一笑:

“可惜一回去就讓越王勾踐給陰了……但願大明的部隊別那麼倒黴才好。”

“雖說這邊沒其他敵人了,可他們居然連支預備隊都沒留下,看來行營官員們都很急切啊。”

——山東行營這次是傾巢出動,除了他們瓊海軍不摻合,就連後麵川軍營裏都被抽調一空,全軍四萬餘人將小小一座黃縣圍了個水泄不通,居然連最起碼的圍三闕一原則都不顧了。

很明顯,行營官員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來個速戰速決。同時他們對自軍的實力也深具信心——這也難怪,此次攻城的大部分物資準備早在五六天前就完成了,後麵幾天卻是明軍受到瓊海軍的啟發,讓各部隊都進行了一番攻城操演,那些部隊實戰能力如何還不清楚,但表演起來卻是花樣百出,攀爬翻越那座模擬城牆似乎個個都如履平地,倒也極大增強了他們本身和觀演長官們的信心。

明軍這次效率不低,當日全軍雞鳴即起,淩晨造飯,從清晨寅時開始排軍列陣,至辰時,也就是上午七八點的樣子,數萬大軍都已經就位完畢,這樣他們有整整一天時間可以用來攻擊。

至巳時之初,也就是早晨九點整,軍中一麵麵大鼓開始有節奏的敲響起來,悠長而低沉的號角聲亦隨之響起,上千麵旌旗同時展開,戰場上頓時彌漫起一片肅殺氣氛。

行營統帥朱大典一身朱紅官袍,身邊則跟著十餘名盔明甲亮的武將,縱馬走到陣前,他麵向全軍慷慨激昂,大約是發表了一通戰前演說——因為距離太遠,這邊山坡上聽不清。估計那邊大部分明軍也聽不清,這年頭又沒擴音器。

不過到最後朱大典忽然抬手,朝著身後黃縣方向狠狠一揮,隨即隻聽數萬大明軍居然同聲高呼,想必是預先教好的。

“萬勝!萬勝!萬勝!”

在一片鋪天蓋地的歡呼聲中,排列在明軍前方的幾座陣勢開始緩緩挪動,向著黃縣城牆方向開去。

——大明軍的攻城戰開始了。

出乎常人意料,這次攻城戰,首先出動的竟然是騎兵。數千名包括遼東軍在內,以及青州,保定諸路的輕騎遊哨越眾而出,也不講究隊列陣形什麼,零零散散朝黃縣城下衝去。

城頭上響起了斷斷續續的銃炮之聲,再接近一點,城下羊馬牆陣地上的守軍也紛紛開火射箭,有些倒黴騎兵被槍炮命中倒栽下來。但由於那些騎兵分得很散,跑馬速度又快,被擊中的人並不多。

當那些騎兵衝到羊馬牆前數十步時,忽然轉變了方向,兜個圈子從城牆陣地前方快速掠過。而在此過程中,隻見那些遊騎精銳紛紛張弓搭箭,在坐騎奔跑的同時也將一波波箭雨朝著敵軍方向傾瀉過去。

由於騎弓力量不大,射程不遠,壓製城牆上麵比較困難,所以他們打擊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專朝城牆下麵羊馬牆陣地射箭。也不追求準頭,就是一片一片的箭雨式麵殺傷。那羊馬牆本身都不甚高,遮蔽範圍有限,叛軍仗著人力充沛在這邊也安排了不少守軍,此時都擠在一起,有盾牌的還好些,沒盾牌可就慘了,當即被天上飛箭射的抱頭鼠竄,卻連個躲避地方都找不著——到處都塞滿了人的。隻聽黃縣城下一片淒慘哀叫之聲,明軍這一手火力壓製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