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瓊州軍陣地上的“明”字大旗在數百名軍士掩護下,開始向對方主陣地發起攻擊。
魏艾文率領他的第二營第四連隊但當前鋒,二百餘名步兵排列成了一個粗大箭頭形狀,小魏走在箭頭前端——看得出來他是在努力模仿當初唐健領兵的風格。盡管此時並沒有裝甲車作為前導,他依然擺出了裝甲兵突擊的架勢。
不過小魏並沒能衝在第一個——解席硬把他撥後麵去了,這兩人為了誰能走在最前頭還爭執了一番,最後是解席擺出官架子強壓了小魏一頭。北緯則沒摻和他們的爭奪戰,自顧自帶領偵察兵分散遊走在大隊周邊,而被解席不負責任丟下的連隊隻好由龐雨統帶,護著軍旗走在前鋒之後。與他走在一起的,還有那三位大明特使。
所有人身上都盡可能的披上了護甲,最前麵那幾位帶頭尖兵甚至披上了當初用四毫米冷軋鋼板壓製的整片鋼板甲,加上護頭鋼盔,隻要運氣不是壞到家,就算挨上一兩下子也不會致命。解席和魏艾文也在其中——正因如此,龐雨這邊才沒阻止他們在全軍麵前上演勇氣秀。不過按北緯的說法那倆白癡很快就會後悔的。
在高昂的軍歌聲中,瓊海軍向數十倍於他們的山東叛軍主陣地發起了進攻。按照操典要求,他們此時都應該彎腰低頭,盡可能快的通過開闊地域,如果要停下來休息或觀察,則必須先找好掩蔽物,或者用臥姿或跪姿,以盡量減少被敵軍射手觀瞄的機會。
不過很明顯,唐健他們擬定的這些訓練內容其實有點保守了,並不適合當前這種敵我雙方武器差距非常大的情況——到目前為止,瓊州軍遇敵從來都是以超強炮火開路,先把對方打垮以後再考慮前進問題,行進時根本不用考慮敵方的反擊。
這一回也是如此,從他們的防禦陣地出發,一直走到前方陣前,大約三點五公裏的路程,路上連一槍都沒開,純粹武裝行軍。
——開頭五百米,大家都保持著軍容整肅,嚴格按照操典姿勢:貓腰低頭小步快跑,雙手緊握步槍,隨時準備瞄準突然竄出的敵人。同時仔細注意腳下,時刻保持隊形,隊伍裏沒人說話。
——但在走了將近一公裏路之後,漸漸便有些散漫了,大部分人開始直起身子走路,更有些士兵開始將步槍扛到肩上,相互之間也開始小聲談笑。隻偶爾在上官斥責下才收斂一些。
——兩公裏,全軍的速度都慢了下來,原先層次分明的箭頭逐漸拉成平行——因為構成箭頭的那批尖兵,包括解席和小魏等人都開始喘氣。他們的護甲質量太好,前後那兩片硬邦邦冷軋鋼板往身上一掛,少說也有三四十斤的重量,此時兩千多米走下來,體力消耗相當大。雖然這些人都盡力堅持著繼續往前,但速度終究是慢下來了。
後麵不著甲的輕步兵比他們略好一些,但也有限——諸如頭盔、步槍、子彈袋、手榴彈、水壺……這些裝備加起來份量也不在少數,幸好這些士兵平時全副武裝的五公裏越野都沒少練,此刻雖然略顯疲憊,卻還不影響戰力。隻是腳下很難再控製得住,而單兵之間的間距也逐漸拉大……慢慢的,原本嚴謹的攻擊隊形漸漸瓦解,變成了幾道鬆散弧圈。
而解席和魏艾文也終於不再硬撐著打頭陣了,他們都漸漸回到隊伍中間來,其實這樣才比較符合實際——作為指揮官,他們的主要任務並不是衝鋒陷陣,瓊海軍也不要求將官憑借自身勇猛去衝擊敵陣。
“快接觸到敵軍陣地了,大家注意警戒!視野內所有站立著的敵人,全部打倒!”
當前鋒部隊漸漸靠近到敵軍陣前時,老解象從前唐健那樣大聲疾呼。這時候對麵陣地上的塵土灰煙漸漸散去,比較能看清楚對麵狀況了。這是他們第一次麵對由足足數萬軍隊組成的大軍陣,盡管這軍陣已經解體,所有在轟炸中僥幸活下來,而且還能動彈的敵人都跑了個精光,但是大量被胡亂拋棄的武器,旗幟等雜物依然大致勾勒出了對方陣型的樣式。瓊海軍的將官們看不懂古代陣法,但根據廖勇和周晟二人的議論,叛軍這陣型擺得著實不錯,棱角分明攻防兼備,很有章法的。
隻可惜在從天而降的火箭彈麵前什麼陣法都不頂用,當解席他們來到這座大軍陣前麵時,這邊的人馬早就逃散一空。除了少數躺在地上輾轉呼叫的受傷者,連一個站立著的對手都找不到。
其實四十枚火箭彈並沒能完全覆蓋叛軍陣地。火箭炮這玩意兒本來就誤差極大,因為是臨時設定發射諸元,又沒有經過校射,哪怕是馬千山親自出手也不能保證全部命中,有不少打偏了,命中率隻有大約百分之七八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