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三 路線方針(上)(2 / 2)

不過呢,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

“如果是跟滿洲人交戰的話,我倒不介意,但鎮壓農民起義這種事堅決不幹!”

這是張申嶽的表態,而一向沒什麼政治主張的徐慧竟然也跟著插了一句:

“既然加入了明政府的體係,難免要受其調動。況且我們本來就計劃要跟滿洲人交戰的吧?武器設計和擴張計劃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建立。如果不是為了應對未來建立大清朝的滿洲人威脅,我們根本不必這麼緊迫的擴張地盤,增加勢力,在南海一帶逍遙自在豈不是好?”

見徐慧都開口,唐健也說話了:

“就算要跟後金作戰,也是根據我們自己的計劃,在最有利的時候介入。肯定不能讓明帝國牽著鼻子走,那幫文官需要的可不是勝利,而是兩敗俱傷!”

其他同誌也七嘴八舌議論開來,基本上,大多數人的意見與唐健類似——要對付滿洲人也是自己的事情,沒必要跟明王朝,跟這次招安扯在一起。

不過參謀組那幾位都沒開口,開頭還沒人注意,但不久之後大家都感到詫異了,參謀組名義上是負責製定軍事計劃,但實際上,這個團體的主要路線大都由其提出,眼下這種情況,正是他們應該出力的時候。

“怎麼?教授,阿德,龐雨,你們又有什麼特別想法?”

吳南海開口詢問,作為一個隻關心農業收成的逍遙派,隻要確保那些農田土地不變化,他才不關心招不招安呢。

阿德與另外幾人互相看了幾眼,方才點頭道:

“我們確實有個構思……”

——趁著與明王朝進行招撫談判的機會,設法介入山東事務,將未來的大清平南王孔有德扼殺於微末之時,並借此保全山東一地的元氣,使得明帝國能夠繼續支撐遼東戰場——這條策略當初龐雨在瓊州時曾和付羽等人談起過,但真正向全體成員提出來,今天還是第一次。

此言一出,果然引發眾人熱議,大家七嘴八舌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倒不是這條策略是否可行——參謀組提出來的方略很少有不切實際的時候,就是最近那次兩麵出兵,同時攻打台灣呂宋二島,雖然比較激進,但還是成功了。

大家關注的主要問題,是這條策略本身所體現出的,參謀組對於大明王朝的態度——從此將要走親明路線?

“這麼說?我們是要準備幫助大明帝國了?我記得先前不是說要取而代之的麼?”

化學組的李靖誠也屬於那種一心撲專業,對政治毫無興趣的主兒,先前還在委員會掛個名,第二次改選時候直接表示這種事情太無聊,硬是主動請辭了,否則兩屆委員會人選一個都不會變。

“取而代之……那隻是備選方案之一。如果明王朝真象曆史上那樣爛到無可藥救,我們又不可能接受清朝的統治,隻好取而代之,赤膊上陣跟滿洲人幹仗。”

阿德攤攤手,作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

“但要是大明還能支撐下去,那我們又何必自找麻煩,讓他們頂在前頭不是最好麼。地盤越大,麻煩越多。占領台灣和呂宋兩處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了……對了,咱們中間應該沒人想做皇帝吧?”

趙立德裝模作樣四處看看,對於這種敏感話題自是無人應答——這個話題其實有點忌諱的,大家嘻嘻哈哈笑了一通,就此揭了過去。

——自從瓊海號擱淺於明朝之後,這個團體中大部分人一心一意追求的,無非就是“生存”二字罷了。眼下生存問題已經解決,團隊勢力也正在急速擴大,難免有些人會滋生一些更大的野心。不過團隊中的大部分人目前倒還沒什麼特別想法,隻要能保障好當前的生活水平,安全方麵沒有問題,也就心滿意足了。

“所以,對於大明,能幫還是幫一把,尤其是在對付滿洲人的問題上,我們雙方是處在同一陣線上的。”

龐雨接續道:

“介入山東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在山東半島上開辟一個新據點。山東的輻射範圍非常廣闊,無論北上京津,還是東至日本或朝鮮都很方便。可以作為我們將來在中原大陸上開拓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