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則是以營連為單位的各種比賽:軍事技能,文化考核,或者幹脆是歌詠大賽拚嗓門。在這裏所有的比賽都是以連排為單位,沒有單人項目。一個人強悍沒用,必須要整個集體都強力才行,就在這一次次共同分享的榮譽或是遺憾中,士兵們逐漸開始習慣於自己是集體一員的概念。
——總之,訓練者們從不讓這些兵有閑下來的時候。每一個人在這裏的每一天都過極其“充實”,從早晨睜開眼睛到晚上頭一挨枕頭就睡著,為了努力跟上訓練進度,不拖集體的後腿,這些士兵從心理到生理上始終處於疲勞——放鬆——再疲勞的狀態之中。
也不是沒人想過退職或逃跑,但在嚴格的訓練之餘,他們的待遇卻也遠遠超過想象——大運動量必須要有合理科學的營養作為基礎,在這裏每個人每一天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量是計算好的。“天天吃肉”這個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已經在這軍營輕而易舉實現了,餉錢比朝廷正軍更加豐厚這也不用提它……光是那些發下來的衣物和裝備,很多老卒估計把自己賣了都賠不出。
短毛實行的募兵製,肯自願來當兵的,肯定都是吃過苦頭的,對於那些受過挨餓受凍,朝不保夕日子的窮棒子們,這每天跑跑步背背書實在算不上什麼苦頭。
同時,連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每天這樣瘋狂訓練和背誦條例,在履行完正常職責後,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倒在床上睡覺,同時還要祈禱半夜裏不要有緊急集合……根本沒有人再有精力去胡思亂想。想要逃跑?至少得有力氣才行啊。
除了物質與技術上的訓練外,某黨最擅長的思想教育大殺器當然不可能不拿出來。關於該給這支軍隊灌輸什麼樣的思想武器,參謀組那幫人到現在也沒拿出個定論,不過李教授聯合了龐雨,阿德等幾位對曆史比較熟悉的人,倒是專門編纂出一套針對新兵的教育手冊。於是唐健等人每天在訓練之餘,還要給那些新兵們“講故事”:從五胡亂華時期漢人奴隸價同豬狗說起;到大元朝殺一個漢人最多賠償一條驢的法律;中間還穿插一些金滅宋時趙家後妃如何遭受淫辱;以及現在的遼東,漢人家中不足五升米就要被殺的恐怖規矩……等等諸如此類。
當然也不能光一味的鬱悶他們——漢朝時陳湯的豪言壯語,唐太宗“天可汗”的威嚴,甚至就連大明開國時,中山王徐達數次出征塞外,遠逐順帝於漠北的輝煌事跡,也毫不避諱的被拿出來作為光榮先例。
……就在這一次次的歎息和自豪,悲痛和大笑聲中,那些在大明軍中白白做了幾十年士兵,卻從不知道究竟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老兵油子們,終於慢慢體會到了:唐營長他們時時刻刻掛在嘴上的所謂“軍人榮譽”,“軍人職責”……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而那些從小生長於鄉間,隻知道自己是個客家人的本地青壯們,頭腦裏也第一次被灌輸入了中華民族的概念。
就連那幾十個自願加入短毛軍隊,願意為短毛軍戰鬥到底的白人老外們,也漸漸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加入的這個國家曾經有過多麼輝煌,多麼燦爛的曆史。向這樣一個國家發誓效忠,為它的繁榮富強而戰鬥,除了獲得直接的利益之外,又是何等光榮和自豪的壯舉。
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以及集體主義……雖然到現在為止,短毛還從來沒有正式打出過任何一種政治旗號,但是唐健他們所練出的這支兵,已經不同於這個時代的任何軍人。
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願意為這個集體去拚命。
即使麵對著原來的祖國大明,他們也能夠堅持戰鬥下去。因為他們都相信,按照短毛的方式來治理,中國這個國家會變得更好。
中華民族會變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