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哲這股東風,吳天心中的‘圈錢運動’便得以實施起來。與馮導經過詳細的商討之後,事情終於被全盤敲定。
雖然馮導名氣很大,但是拍電影畢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撐,同時巨大的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的支撐起這樣一個龐大的項目,所以他拍的每部電影都要通過自己拉投資商,拉各種各樣的讚助商。所以這樣下來夾雜的人多,而狼多肉少,到最後每個人能分得的利潤也屈指可數;
而現在情況卻發生了變化,這部電影商定好吳天為唯一投資讚助商,吳天的舉動讓馮導佩服他果敢的同時,又對吳天的背景有了更大的興趣。
“這個人果然不簡單!”馮導暗想道。之後商定好利潤分成,為了正式公平起見,一行人便又到了律師事務所簽訂正式合同。
一般的分配比例是:導演和演員占片酬的三成到四成,攝製費用(包括場地租金、設備租用和膠片等)大概也是四成左右,前期看景和後期製作費用兩成。每個片子,每個環節都會靈活運用,合約投資300萬人民幣,拍攝周期定為29天,並在周期內采用最商業化的速度把整部影片保質保量的拍攝完結,之後會有後期製作和包裝宣傳工作同期進行。
拍攝周期是馮導自己定的,按他的說法,這個時間已經很充足了,要是按天完成根本是浪費,但第一次合作吳天故作大方,而且也有害怕太急躁而讓質量下降的擔憂,所以仍舊壓縮了之後的運作,給馮導盡可能長的時間。
事情談成,按照合約在銀行開了共用賬戶,在裏麵存了200萬。按道理是先存120萬,也就是四成,是導演和部分演員的片酬(除了大牌演員,大部分都是事後片酬)以及前期看景的費用。但吳天想要大方示人,幹脆一做到底,存了三分之二的費用進去。
馮導見過大方的,但像這樣既不懂行,又是第一次接觸卻這麼大方的就吳天一個。也是好感倍增,引為知己。導演最怕的就是拍攝受到資金的限製,道具、場景、演員等等受到外界條件製約而影響片子質量,吳天的大手筆顯然讓他沒有了這層顧慮,拍片時他的工作,也是愛好,能舒心地大展拳腳,是最佳的夢想,現在可以輕鬆實現,簡直太愜意了。
把大體的事情都解決完之後,吳天便於馮導劉煥客氣的分手告辭,回到賓館吳天想這邊現在暫時沒什麼事情了,自己也可以暫時休息一下,而且昨晚和眾女煲電話粥的時候,眾女無一例外的都詢問吳天的歸期,更為直白的是劉毅,坦然告訴吳天,自己很想他。
吳天心裏琢磨,反正現在也沒事,幹脆回去陪陪她們好了,心裏這個決定還沒完全落下,才剛剛想準備‘考慮’是否去訂返程的機票,卻又意外地接到了陸飛的電話,電話裏的陸飛頗有些心急火燎的狀態。
“吳天,兩邊電廠我都聯係過了。現在終於談妥了,要是這個月能將一年的定量全部送到廠子去,價格在合約基礎上增長110元/噸。怎麼樣?這單能不能接下?”
吳天腦子裏飛快地計算了一下:每噸110元,也就是平白一年多了一千多萬,這麼好的事情除非傻瓜才不同意呢!?於是幹脆地應了下來,隻等著廠子那邊的訂金過來後,趕緊催促發貨。
這個事談妥之後,陸飛解決了問題,就想要掛斷電話,突然吳天轉念一想,既然S市是港口城市,工業也相對發達,那麼進出口貿易肯定也不少,或許那些油在那裏也能找到門路也說不定!?於是急忙喊住了陸飛,把油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當然,所謂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吳天隻是告訴陸飛有七萬噸油停在Q市港口,價格比市場批發價低很多,而其他具體的細節沒說,他想先穩一下,借此探探那邊的底細。
剛才李哲打電話的時候也隨口提到過,國際油價在上漲,那邊催促的挺急,價格上漲、停船費也不少,信譽也受到打擊,沙特那邊的合作方已經快要失去耐性,李哲的哥們相當於每天都在往海裏丟錢,連帶著努力掐死自己的後路,現在已經開出了最後底線:所有的港口借停費用他付,油價降到4760元/噸,算是人家徹底想要脫手,硬著頭皮陪送停港費用了。
到底都是經商之人,隻要是有利可圖便不愁對方沒有興趣,果然陸飛聽說了油的事情之後語速都變得急速起來,問了好幾遍,確定吳天沒有開玩笑後,馬上應承了下來,興奮之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