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汽車駛往亞特蘭大的路上,雷就對我說:“舒立,你不是對美國報紙感興趣嗎?我已經安排好了,明天就去訪問紐約時報公司地方報團的總部。那可真有些意思呢!”
這個雷,原來竟是這樣的有心人!想必對每個外國記者來說,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都是異彩紛呈的。有45萬人口的亞特蘭大是美國南部最繁榮的大都會,又是美國人權運動的發源地。它和很多著名的人和事聯係在一起:已故的馬丁·路德·金,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前駐聯合國大使、亞特蘭大市長、著名黑人政治家安德魯·楊;還有資產遍及世界的可口可樂公司總部,每日飛機起落架次居世界之最的哈茲菲爾德機場,屬於全美最活躍、最放手之列的亞特蘭大銀行界……更不消說,昔日主要讓人想起《飄》和煙草工業,而從60年代開始突然崛起的亞特蘭大,它那現代城市的風姿本身就值得人們細細觀察了。
而雷竟然又想到為我安排到紐約時報公司地方報團總部采訪,我真是從心底感激他了。
到美國南部以後,一路常聽報人們提到紐約時報公司地方報團。最初由於不知底細,加上人們帶著幾分敬意的口氣,我還以為那和《紐約時報》是一回事呢,以後才知道不然。
紐約時報公司地方報團,是指從屬於紐約時報公司(以下簡稱為時報公司)的32家中小型報紙。這些報紙多數位於美國南部各州,在這一地區影響比較大。
在亞特蘭大,我當然想造訪這個報業托拉斯的總部。
大報團之路
從地圖上看,時報公司地方報團總部所在地帝王宮大廈就在亞特蘭大著名的桃樹中心一帶。
那裏的確有著繁華耀眼的“新南方”景象。我們的汽車在摩天大廈、廣場花園、博物館、飯店和超級市場中穿行,七繞八繞,才找到了整幢樓都在太陽下熠熠閃光的帝王宮。
地方報團總部並不是帝王宮的主人,它隻是在這幢豪華的寫字樓裏租了幾個房間,總部人員加起來共有25人。在這裏,我了解到時報公司在美國南部這個托拉斯的基本情況。
人們告訴我,地方報團的報紙包括26家日報和9家周報。它們雖與《紐約時報》同屬一家老板,可各自的新聞、社論政策完全是獨立的。每家報紙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些地方報紙不是、也不可能是《紐約時報》在當地的翻版。作為報紙,它們與《紐約時報》實在不是一碼事。
《紐約時報》的總部設在紐約,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報紙。早在70年代初,以這家報紙命名的紐約時報公司就成了擁有日報、雜誌、電台、電視台等多種傳播媒介的報業托拉斯。不過,紐約時報公司在購進其他報紙時,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南部的中小型報紙上。
1971年,時報公司在美國東南角的佛羅裏達州買下一個傳播媒介公司,包括三家日報、幾家雜誌、一家電視台和一家教科書出版社。那三家日報分別是佛羅裏達的湖區《記事報》、艾拉卡縣的《蓋恩斯威爾太陽報》和馬林縣的《奧卡拉星旗報》,其發行量總和不過6萬餘份,這就是今天的地方報團的雛形。
1971年至1972年間,時報公司又在佛羅裏達州購買了另外6家小報。1973年,它開始北上,在三年間購買了北卡羅林納州的三家報紙。到1980年,時報公司的觸角又向西伸到路易斯安那州,購買了那裏的兩家報紙。
1982年紐約時報公司做了兩筆比較大的買賣,一是買下一家報紙公司,其中包括公布在5個州的8家日報和3家周報;二是買下一家比較大的報紙——發行10萬份的佛羅裏達州《薩拉索塔先鋒論壇報》。
地方報團進一步的發展是在1985年。那一年,時報公司先買下公共福利基金會在南部的三家報紙,後來又在西海岸買下加利福尼亞州兩家很受人尊敬的報紙。
就在我們采訪前一個月,1987年7月,時報公司又買下了亞特蘭大郊區的三家報紙。如今,地方報團的35家報紙遍布美國11個州,包括南部地區的9個州、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和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州,其日報總發行量達75萬份,加上《紐約時報》自身發行100多萬份,就使時報公司成了在美國報業托拉斯中名列第7位的大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