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氮肥工業公司年產三十萬噸尿素項目於2003年三月份全部建成,一個半月後成功試車,生產出了合格的尿素產品。
而年產三十萬噸硝酸項目配套的四合一機組於2002年十二月底正式交付,同樣在2003年三月份完成了全部施工工程,並於六月一日投料試車成功。
該兩項工程的建成投產,標誌著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年產值達到了二十八個多億,大約占安海市本年度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從而成為該市舉足輕重的支柱型骨幹企業。
與此同時,省化集團從米國引進的那套日產九百噸雙加壓法硝酸裝置,由於四合一機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運輸過程中造成了吸收塔的損壞,因此該項目一拖再拖,建成一年多後始終無法投入生產。
裝置無法投產,就意味著省化集團為此項目借貸的一點五億資金沒有任何償還的辦法。再加上該企業原本就負債累累,又恰逢三廢無序排放的環保問題被媒體適時披露後,遭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嚴厲批評。
連遭重重打擊的情況下,五十年代初建廠的省化集團在輝煌了近五十年後,最終走向了破產倒閉的遺憾結局。
經過一番激烈的博弈後,2004年六月份,安海市氮肥工業公司出資兩點六個億收購了原省化集團的廠區、生產裝置、自備熱電廠等全部資產,從而將其業務擴大到了省城。
廣即大化原本計劃於2005年建設年產六十萬噸D產品項目。一切前期手續辦完之後,眼看著該項目正要進入到具體實施的設計階段,忽然間謠言四起。
有不明身份的人士言稱該項目的建設會對老百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鼓動群眾向市裏投訴反對該項目的建設。
廣即市領導在權衡利弊之下,為了順應民意,最終下令終止了該項目的進行。
年產六十萬噸D產品項目被強令終止的消息傳出來後,南高國和小日子國廠商登時一片歡騰。他們也沒想到,僅憑謠言和鼓動便輕而易舉地達到了自己想得到的結果,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幾乎不值一提。
歡慶之餘,他們一邊把出口華夏的D產品價格上漲三分之一,另外還新建了一座年產六十萬噸D產品裝置,用於填補廣即大化項目取消後的產能空白。
D產品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原料,衣食住行中的衣住行都離不開它。擁有十多億人口的華夏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幾百萬噸該產品來滿足國內需求,而主要的出口商正是南高國和小日子。
如果讓廣即大化年產六十萬噸D產品裝置投入生產,那就意味著華夏打破了發達國家在技術和產能上的封鎖,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供給自足。
有道是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一旦失去了華夏偌大的市場,西方國家尤其是南高國和小日子,就會永遠失去從華夏賺取巨額利潤的機會。
所以,在這期間廣即市發生的那些不可思議的詭異事情也就有了呼之欲出的答案。
廣即大化在D產品生產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年產六十萬噸D產品項目已經到了具體實施的門口。如果就此打住的話,前期投入的巨額資金都會化作泡影。
正在陳建華等人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關鍵時刻,耿誌揚找到他建議道:“陳總,我們安海市化工園區位於北海之濱的鹽堿灘塗,周圍幾乎沒有居民,而且有的是土地供你們建設六十萬噸D產品項目。你們幹脆搬到我們那邊建設吧!”
“搬到安海化工園區?”陳建華擔心道:“D產品項目最重要的是要有港口,你們那邊有嗎?”
“有啊!”耿誌揚道:“化工園區北麵有新建的泊陽港,年吐吞能力已經達到了千萬噸,而且正在建設十萬噸級的運輸碼頭,完全能夠滿足你們的要求。”
“你們搬過去還有一個有利的地方。”耿誌揚繼續勸說道:“我們氮肥公司在新廠區目前擁有七十五萬噸稀硝酸、六十萬噸濃硝酸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你們D產品的生產需求。到時候搞幾條管道直接把硝酸送到你們廠區就行了,你們自己就不用新建硝酸裝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