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1 / 3)

(第一節 卓越人士必是方法高手)

問題並非洪水猛獸,而隻是前進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有些事情並不是難以做到,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找方法解決問題。隻要心智不老,開啟充滿智慧的頭腦,方法就一定比問題多。

卓越人士必是方法高手。在他們的世界裏,問題並非洪水猛獸,而隻是前進途中的一段小插曲。他們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決,而且能夠用最巧妙的方法將問題解決得最完美。事實也一再證明,看似極其困難的事情,隻要用心去尋找方法,必定能有所突破。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年紀大了,他決定在自己的兩個兒子莫言和喻術中選擇一位才智過人的接班人。

因他們都很精通騎術,國王決定用賽馬的方式來作決斷。他說:“我知道你們二人都很善於騎馬,這裏有兩匹同樣好的馬,我要你們比賽一下,勝利者將成為我的接班人。”

他把白馬交給了莫言,把黑馬交給了喻術。二人接過馬後,不約而同地打量著馬,並在心中衡量自己的騎術。

喻術心想:“幸好我一直都在堅持練習騎馬的技術,看來國王的寶座非我莫屬了!”想到這裏,他不禁沾沾自喜起來。

這時,國王開始宣布比賽的規則:“我要你們從這裏騎馬跑到農場的那一邊,然後再跑回來。誰的馬跑得慢,也就是誰最後到目的地,誰就是勝利者。”

聽了這話,喻術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下子從自己的美夢中清醒了過來。

他心裏很是納悶:“騎馬比賽都是比速度,誰快誰就贏,怎麼會比誰的馬慢呢?”

莫言以為自己聽錯了,呆立著不知如何是好。

國王見兩人都張著嘴巴沒說話,便又說:“我再重複一次比賽規則,這次比賽是比‘慢’而不是比‘快’。你們趕快準備好,我數一二三便開始。”

一會兒,莫言突然靈機一動,迅速跳上了喻術的黑馬,然後快馬加鞭地向前急馳而去,他自己的馬卻留在了原地。

喻術感到莫言的舉動很奇怪:“咦!他怎麼騎了我的馬呢?”當他終於想通了是怎麼一回事時,已經太晚了。他的黑馬遙遙領先,無論怎樣追也追不上了。

結果,喻術的馬最先到達終點,他輸了。

“好樣的!”國王高興地對莫言說,“你能想出有效的方法,能出奇製勝,這證明你有足夠的才智來接替我的位置。我宣布,你就是繼我之後的下一位國王了!”

的確,有些事情並不是難以做到,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找方法解決問題。

隻有想辦法才會有辦法,這是我們都應該明白的道理。再簡單的問題,若不去找方法,問題也會重如山;再困難的問題,隻要積極地去找方法,最終一定能迎刃而解。

稻盛和夫被日本經濟界譽為“經營之神”。他所創辦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該公司剛創辦不久,就接到著名的鬆下電子的顯像管零件U形絕緣體的訂單。這筆訂單對於京都陶瓷公司的意義非同一般。

但是,與鬆下做生意絕非易事,商界對鬆下電子公司的評價是:“鬆下電子會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對於新創辦的京都陶瓷公司,鬆下電子雖然看中其產品質量好,給了他們供貨的機會,但在價錢上卻一點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價。

對此,京都陶瓷有一些人很灰心,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已經盡力了,再也沒有潛力可挖了。再這樣做下去的話,根本無利可圖,不如幹脆放棄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認為:鬆下出的難題,確實很難解決,但是,屈服於困難,也許是給自己未全力地挖掘解決辦法找借口,隻有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才能最終找到解決之道。

於是,經過再三摸索,京都陶瓷公司創立了一種名叫“變形蟲經營”的管理方式。其具體做法是將公司分為一個個的“變形蟲”小組,作為最基層的獨立核算單位,將降低成本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即使是一個負責打包的員工,也都知道用於打包的繩子原價是多少,明白浪費一根繩子會造成多大的損失。這樣一來,公司的營運成本大大降低了,即便是在滿足鬆下電子苛刻的要求下,利潤也甚為可觀。

有些問題的確非常棘手,想了許多辦法,仍無法解決,於是有人便認為“已是極限”,或是“已經盡力”,再努力也是白搭。當你真正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後,你就知道所謂的“難”,其實隻是自己的“心靈桎梏”。隻要不斷努力,問題終歸會得到解決。

卓越的員工必是方法高手,如果你也想成為卓越的人,取得人生的輝煌成就,就請行動起來,運用智慧向工作中的一個個問題發起挑戰吧!

智慧點撥

從某種程度上講,員工麵對問題的態度可以反映員工的精神麵貌。一個卓越的員工,一定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高手,善於用創造性的方法令問題“灰飛煙滅”。

(第二節 盡力而為,還是全力以赴)

曾經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擊中了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拚命地逃跑,獵狗在後麵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生氣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解釋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而兔子帶著傷成功地逃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受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可是竭盡全力了呀!它沒追上我,回去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兩個概念:盡力而為和全力以赴。

什麼是盡力而為?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但不以得到好的結果為宗旨。

什麼是全力以赴?同樣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卻會激發自己全部的潛能,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為了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而前進。

如果你抱著盡力而為的態度,那麼,即使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也認為無所謂,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也隻能差強人意。而如果你抱著全力以赴的心態,則會讓工作中的難題迎刃而解。

在工作中,我們要全力以赴,而不隻是盡力而為。

很多人都以為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成功與否,隻要盡力而為就行了,這也逐漸成了他們掩飾失敗的借口。牛根生非常喜歡一句話:“沒有任何借口。”一個全力以赴的人,不會為任何失敗的可能性尋找開脫的借口,不會為所要達到的目標尋找任何退路,他會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同一切困難與阻礙誓死搏鬥,因為沒有退路,於是絕處逢生,創造了按常理難以想象的突破。盡力而為,最多隻能發揮一個人80%的潛能,而全力以赴卻可以發揮出一個人120%的潛能。健康的獵狗沒有追上受傷的兔子,是因為獵狗隻是盡力追趕,而兔子雖然受了傷,但為了逃命全力以赴地奔跑,竟然跑出了超出平常能力範圍的速度。

在蒙牛,沒有盡力而為,隻有全力以赴。從領導層到普通員工,正是各個崗位上員工的全力以赴所彙聚的力量成了蒙牛速度的助推器。

我們來聽聽作為蒙牛經銷商中的“三大闖將”之一的烏日娜在接受《蒙牛內幕》作者張治國采訪時敘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或30日,烏日娜給楊文俊及牛根生打電話,決定開始做牛奶。

那時市場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沒幾天就失敗了。烏日娜對牛根生說:“相信我吧,我一定幹好。”

5月8日,牛根生和楊文俊拎著十幾箱牛奶來到深圳,到先行人廣告公司落腳。大家一起在市場上買了各種品牌的牛奶,進行盲測,結果每個人都感覺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因此充滿了信心。

一個月後,烏日娜將所有商場走了一遍,一說內蒙古的產品,都不要。說,我們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內蒙古的牛奶不喝。

萬事開頭難,沒有促銷費,烏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報紙廣告,印DM單,穿蒙古袍促銷。沃爾瑪當時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沒有送貨車,烏日娜就坐公共汽車送,騎自行車送。

當時一天走十件八件貨。第一批10噸牛奶,烏日娜沒賣出去。但不想讓大家對她失去信心,又進了第二批貨,20噸。

困難接踵而至,烏日娜咬牙堅持。由於是先賒貨,後付錢,十幾個分銷商,有兩家欠了八九萬元,始終沒給錢。有個被辭掉的分銷商還開車撞烏日娜的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