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六年。
風從岐山吹過,落在了丞相的肩頭。
他緩緩閉上雙眼,輕聲一歎。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他在劉備白帝城托孤後,厲兵秣馬四年,統帥蜀漢十萬精兵,第一次出兵北伐,誓要收複漢家河山。
他派老將趙雲率領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據箕穀,拖住了魏國大將曹真。
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進軍祁山。
然後全力進攻涼州一帶,隴西三郡望風而降,甚至天水、南安太守放棄守城向東逃竄。
他憧憬著,能繼承先帝遺誌,用生命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可是,剛才從街亭傳來失守的消息,打破了他心中的夢。
此戰……敗了!
就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
要是街亭沒有失守,他就能進駐涼州諸郡,就能西和諸戎,就能東望長安,就能將曹魏一分為二,就能獲得河西大片草場,就能擁有上萬馬匹,就有了定鼎中原的實力。
可是……曆史沒有如果!
他敗的很慘痛。
此戰過後,蜀國氣數已盡,人才盡失,再也無力和曹魏一爭天下。
“丞相,要退兵嗎?”老將趙雲上前抱拳,問出了這個問題。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臉上不似從前那般從容淡然,而是緊皺著眉頭,好似有化不開的憂愁,他張了張嘴,無力的揮了揮手中羽扇:“大軍修整三日,然後盡數退兵吧。”
一旁的魏延急了,大聲道:“丞相,我大軍並未遭到重創,何故退軍?”
諸葛亮搖頭道:“魏將張郃已經攻破街亭,不日就會截斷我軍退路,到時候……我十萬大軍被圍在隴西幾個縣城內,又該如何是好?”
魏延不屑道:“有什麼好擔心的,張郃隻率了五萬大軍,隻要丞相給我三萬精兵,我必然能擊潰他!”
“不可!”諸葛亮解釋道:“張郃這支軍隊抄了後路,他不必和我們作戰,隻要沿途襲擾就行。而我們糧草無以為繼,若是不能及時退入關中,就會因為糧草問題,軍中發生嘩變。”
“為了避免全軍覆沒,還是要盡快撤退。”
魏延還想說些什麼,但是被趙雲瞪了一眼,隻能不服氣的低下了頭。
諸葛亮站起身,看著軍帳中眾多將領疲憊的臉龐,說道:“此戰失利在我,是我授任無方,才有了街亭變故。等回到蜀地後,自會請陛下責罰。”
“丞相,此乃天意,不是你一人之過。”
“是啊,誰能想到,那馬謖守不住街亭呢?”
“還請丞相不必自責。”
諸葛亮搖頭:“諸位不必多說。”
在軍中大帳議事後,諸葛亮隻覺得身上的擔子千鈞重,壓得他喘不過來氣。他看著帳中的老將趙雲,雖麵色堅毅,但也是須發皆白,一身疲憊。
一身是膽的子龍,如今也老了啊!
“子龍,可否隨我一同走走?”
趙雲略微有些詫異,但還是應了下來:“是,丞相!”
兩人換了便裝,一同上了馬車,漫無目的的向遠處駛去。
路上,兩人相顧無言,不知走了多久,諸葛亮突然問道:“子龍啊,我是不是做錯了?不該信任參軍馬謖,派他去守重要的街亭?我是不是辜負了先帝的遺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趙雲勸慰道:“主公去後,益州疲敝,各地都有叛軍,朝廷無錢無糧,將領也大半死在了夷陵。這些年要不是丞相撐著,蜀漢或許已經滅亡了。”
“唉。”
趙雲又勸道:“丞相,不過咱們好不容易占據隴西三郡,現在又要拱手讓出去,實在是不妥當。要不,臣率一支軍隊駐紮於此,抵抗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