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google和ICQ的發展(2 / 2)

即時通訊軟件的技術其實並不複雜,高飛知道前世他使用的QQ就是使用UDP協議進行發送和接收“消息”的。

當你的機器安裝了QQ以後,實際上,你既是服務端(Server),又是客戶端(Client)。當你登錄QQ時,你的QQ作為Client連接到騰訊公司的主服務器上,當你“看誰在線”時,你的QQ又一次作為Client從QQServer上讀取在線網友名單。當你和你的QQ夥伴進行聊天時,如果你和對方的連接比較穩定,你和他的聊天內容都是以UDP的形式,在計算機之間傳送。如果你和對方的連接不是很穩定,QQ服務器將為你們的聊天內容進行“中轉”。知道了這種原理,高飛在二個月前便把它告訴了高士平,而且由於即時通訊軟件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軟件,高士平又在裏麵咋了不少錢,因此美國分部麾下的軟件開發團隊才能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開發成功。

開發完畢之後,高士平也實在找不到好的名字為即時通訊軟件命名,但是高飛聽到之後,便說用ICQ這個名字不錯,而且ICQ的諧音為“ISeekYou”,寓意也很特別,於是高士平當場拍板決定使用這個名字。

開發出來的軟件外觀樣式也是高飛給予自己公司的建議,ICQ版麵基本上是前世裏QQ的一種簡化版本。高飛為什麼是簡化版本呢?難道即時通訊軟件不是功能多才好嗎?

道理雖然是這樣,不過高飛卻知道這行不通。而這就要解釋一下ICQ發展曆史了。本來ICQ是世界第一大即時通訊軟件,但為什麼會從1998年的第一淪落到2010年的世界第六名呢?這裏麵是有原因的。

在1996年,ICQ誕生,但是隨著ICQ的一誕生,就立即受到網民的喜愛,並且風靡全球。一經上市,就迅速取得了廣闊的市場,由於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同類軟件迅速的跟進。因為其本身的技術並不複雜,所以很快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推出本土的IM軟件,搶奪了市場。

可是即便這樣,隻要ICQ做得好還是應該能保持第一名的?為什麼它會淪落下去呢?其中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在市場初期,ICQ並沒有注意其他的國家的市場,所以在全球隻推出了英文版。這就給其他各自本土的IM軟件帶來了機會,比如中國國內OICQ的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於ICQ沒有中文版造成的。

而當時也沒有漢化補丁,國內很多人苦於ICQ的英文界麵,所以當OICQ一經上市,馬上拋棄了ICQ。雖然隨著英語的普及和國際化,這種情況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市場已經失去,想追也追不回來了。

ICQ的第二個失誤則是ICQ本身的發展走了冤枉路,隨著版本的更新,ICQ太龐大了,龐大到太多的功能幾乎沒有用到過,這些集成的功能大多數時候看來都隻是毫無內在聯係的大雜燴。而對於普通用戶,這些大而無當的功能除了增加使用難度之外,別無他用。盡管美國在線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後,注意到這一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做出了調整,沒有再推出大肆的擴展功能,做出了一個功能精簡版的ICQLite版,但為時已晚。這些前世ICQ種種失敗的經驗高飛可都是知道的,有他在旁邊指導,相信這一世的ICQ一定不會再重複前世ICQ的老路了。

現在的ICQ基本就是copy前世的QQ,無論是好友申請添加,或者是ICQ群,同時,添加好友異常方便,雖然也會使得用戶們的賬號上經常無端地收到許多莫名其妙的廣告或垃圾信息以及一些“不受歡迎”的網友的“入侵”!

高飛知道,這一點比起前世微軟的MSN郵箱添加好友來說,不知道要方便多少倍,雖然有Hotmail和兩大免費郵箱的隆重推出,但是高飛可是在忘不了前世使用MSN,但是申請的MSN賬號裏整整半年多都沒有添加過一個好友。

這樣的事情,鬧的高飛好囧,是高飛一輩子都不願啟齒的~;至於國內的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如果騰訊成立了就讓劉月去把它收購了,把ICQ和騰訊整合在一起,國內版叫qq,國外版叫ICQ,高飛在心裏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