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麵體驗到政府辦事效率的梁建忠當時內心真是感慨良多,可謂是五味陳雜,連陳化部門準備給梁建忠舉行的送行宴都沒有參加,就離開了酒廠。
送瘟神啊。
梁建忠感覺到那些酒廠的人簡直是把自己如同送瘟神一般的送了出去,梁建忠在酒廠雖然隻是個小小的醇化部門的主任,可是,其剛正的形式風格在某些方麵來說,卻是讓人無可挑剔,而梁建忠的大哥梁建華最近也算是有些風聲,可能被提進了交通局,從某些方麵來說,如果梁建華替自己的弟弟說句話的話,想要把梁建忠踢出酒廠,還真的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這買斷還是領取救濟,其實決定權都在工人自己的手上罷了。當然,至於其中的真實性和最終的決策權力,是誰被優化組合留下了,是誰被踢下去了,估計隻有酒廠的主要領導可以決定的了。
而梁建忠夫婦卻因為自己的主動,好似給企業整改帶了個好頭,不過,卻也讓梁建忠夫婦倆人得到了一個意外的好處,就是原本被克扣下來的部分資金現在不但補齊了,而且還有其他方麵的獎勵,好似說主動優秀下崗工人的資金獎勵。
不管如何,總歸是梁建忠夫婦在短短的半個月之內先後都成為了下崗的工人,而另一個方麵就是原本最多隻能拿到六萬多的下崗金,現今手裏卻有著近八萬的資產,幾乎倆人多出了一萬塊。
錢多自然是好事,而從來也沒有人會嫌棄錢多這事的,何況是在梁凱這種還要準備借外債的家庭來說,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當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他犯法的事情他們老梁家還不會去做的,而且,這些錢都是政府補貼他們所得,他們也得到的心安理得。
原本開文具店的預計打算是十萬塊左右,房租,裝修還有進貨這都需要不少的錢,當然,那十萬的費用其實如果按照梁凱的母親鍾素蘭的說法,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多的,而現在在加上家裏的錢,湊夠八萬還是有的。所以,鍾素蘭就提議看是不是不用借梁建華家裏的錢,先用自己的這些錢湊合著,裝修減少一下檔次,不用鋁合金框架而換成其他的便宜框架,其他的框架什麼的不用有機玻璃,而換成其他的普通玻璃,甚至門麵的裝修也稍微簡單一下,在減少一下第一次購買商品的數量和品種,這麼一減之下,湊湊合合的先開起來,七八萬還真的夠了,這樣,就不用借錢了。
可是,如果真的按照鍾素蘭所說的情況布置的話,那麼,檔次立馬就降下了不少。雖然看以來依然是商城市第一家文具用品專賣店,不過,卻要顯得寒酸了不少了。對於立誌要做大的梁建忠,顯然是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而雙方的爭執也就是因為這方麵而起的,一方麵是因為鍾素蘭的保守,不太想借錢,而是為了穩妥其間,為了那個萬一,這並不能說她的短視,這隻能說是魄力的問題而已。而梁建忠出於對兒子的信任,同樣,他這些天也確實沒有閑著,也做了不少的這方麵的調查,也許暫時可能有些保守,不過,隨著現在已經開始逐漸膨脹的經濟展情況,文具行業的展必然迎來一次大展的,當然,這些事情他也隻是隱約的有些感應,卻並不一定能夠肯定,這也就是為何梁建忠願意同鍾素蘭辨認,直至到了現在拿到了家庭會議上讓梁凱來最終裁決,而不是自己直接拍板決定,那就是因為,他隻是自己能夠調查,甚至略微的推測點,可是,卻並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