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錘的家鄉在山東章丘的林家埠,那是個小鎮子。鎮上早先多數人家姓林。聽祖上說他們都是林鐵匠的後裔。這林鐵匠本是和朱元璋一起起義的把兄弟。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皇朝後,驕橫跋扈,濫殺開國功臣。為避難,林鐵匠舉家逃到此地,繁衍後代,所以這地方就叫林家埠。鐵匠業也就漸漸地發展成了這個鎮子的主業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外姓人逐漸遷移進來。到了林老錘這一輩,就姓啥的都有了。
那年月,啥行當都不景氣。林老錘靠著祖上傳下的這門手藝,在小鎮上苦苦支撐著,日子也還算過得去。俗話說:“打鐵須有好搭檔。”自從鎮上來了艾鉗子,並主動和他拚檔,林老錘這把錘子才打出了勁頭。老錘和鉗子,兩人在心裏都稱讚著對方。一個想,打鐵這麼些年,還沒遇上過這麼好的掌鉗;一個想,掌鉗這麼些年,還沒遇上過這麼好的大錘。鎮上的人都誇這兩人是一對絕配。林老錘那把錘掄得準不說,關鍵是掄錘的速度、輕重全在手心裏攥著呢,打啥像啥。那艾鉗子掌的那把鉗更是翻滾自如,他能準確把握掄錘的下一錘打鍛的方向,截鐵、掐斷,動作幹淨利落。打十個,十個全一個模樣,分毫不差。兩人不但打鐵配合得好,脾氣上也合得來,又都是獨苗,便結拜成了兄弟。老錘年長為兄,鉗子年小為弟。那年月窮人隻有靠互相幫襯著,才能勉強度日。老錘有個兒子叫大錘,跟他爹學掄錘;鉗子有個女兒叫小鳳,也跟他爹學掌鉗。大錘比小鳳大兩歲,兩人也就以兄妹相稱。打鐵人家的後代素無拘束,兩家的父母見他倆同進同出,勝似親兄妹,心中好生歡喜。那年大錘才十二歲,日子過得好好的,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這鎮上有個惡霸叫林大發,見林老錘和艾鉗子的生意紅火起來,屢屢上門敲詐。有一天,這惡霸又找上門來,林老錘、艾鉗子忍無可忍,一怒之下,狠狠地教訓了這個惡霸。為避災禍,兩家人一合計,連夜背井離鄉,闖關東去了。就這樣到了龍脈縣,見這兒交通便利,買賣興旺,就在這兒安了家。從此,兩家人更是處得像一家人一樣。看著大錘和小鳳一天天長大,老錘和鉗子滿心歡喜,正籌劃著給他倆把喜事給辦了。哪知道厄運再一次降臨到了這兩家人的頭上。有一天,龍脈縣裏來了一股子國民黨匪軍,領頭的就是跑了多年的王老虎。王老虎用槍逼著老錘和鉗子連夜為他們打一批馬掌釘,這老哥倆也來了強勁,就是擰著不給打。那王老虎硬說他倆私通共產黨,林老錘當場給活活打死了,艾鉗子被抓走了。過了幾天,人算是放回來了,卻已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那年月哪有講理的地方,艾鉗子又氣又恨,沒過幾天,也就含冤走了,小鳳她媽一急就投了河……好端端的兩家人,死的死,亡的亡。打那以後,小鳳就搬到了林家。那年大錘正好十八歲,為報仇參了軍,不久就提了幹,成天在外帶兵打仗,這樁婚事也就給耽擱了下來。這些天,林大娘心裏一直合計著,大錘一出門就是五年,現在長春解放了,也該回家來看看了吧!隻要林大錘一進家門,立刻就給他倆把婚事辦了。要不又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這樣,也好對三個死去的親人有個交代。
終於看見家了,路邊把頭的冒著滾滾濃煙的那家就是。打老遠林大錘的心就開始“呯呯呯”的直跳,媽好嗎?小鳳好嗎?鐵匠爐怎麼又支起來了?……他來不及多想,給馬狠狠加了一鞭,甩下了王豆豆,一氣兒跑到了家門口,他拴好馬,朝著煙囪正冒煙的那間草房走去,“叮叮、當當、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正招引著他。屋正中果然是一個鐵匠爐,火苗正隨著風箱的節奏歡快地跳躍著。爐子邊圍著四個人,一個掌鉗的,兩個掄錘的,一個拉匣燒火的。大錘正有節奏地響著,這場景這聲音,曾經是多麼熟悉啊!林大錘一聽這聲音手就有些癢癢,他親切地看了一眼這些陌生的麵孔,匆匆向裏麵走去。他應該先去看望娘和小鳳。
小鳳聽到了外屋有聲響,趕緊攙扶起林大娘往屋外走。這些天林大娘有一種預感,說不定啥時候兒子會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所以隻要聽到外麵有什麼動靜,她都要讓小鳳扶著自己出來看看,好像兒子是一陣風,看不著就刮跑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