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3012
公元3012年,人類社會第三個千禧年。一切正常發展,不像一千年前人類所預想的那樣,並沒有戰爭、疾病、饑餓、自然災害、貧窮、資源爭奪、環境問題......
人類已經沒有了國界的劃分,所有人種,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在今千年來的婚姻結合發展中,膚色已經漸漸融合,地域歧視也不再存在,紐約州的人不再瞧不起亞利桑那州的人,中國北京人和上海人也不再排擠河南、陝西等地方的人,非洲人不再受到其他人的種族歧視,甚至那些在月球和火星上的拓荒者和移民者也沒有和留在地球的人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歧視、不平等......這樣的詞彙已經被扔進了曆史的垃圾桶,來自每個地方的人都手拉手和諧共處,就像千年以前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中寫到的那樣,隻不過這一次,範圍擴展到了全人類。
自從地球上有人類以來,疾病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人類,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絆腳石,什麼天花、霍亂、癌症、艾滋病、瘧疾、登革熱,在曆史上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早在3012年以前,人類就解決了幾乎所有疾病,人類得以健康發展。在第三個千禧年人類治療疾病就像在電腦軟件裏修複一般的bug一樣簡單(其實,早就有科學家指出,人類就像一台複雜一點的儀器,而治療疾病就像在儀器裏找bug然後解決和修複變異和運行時的異常)。那時的疾病治療全部由AI協助完成,隻需要由網約醫院派出AI機器人上戶治療,兩分鍾之內即可完成治療,即使是以前看似最難的不治之症也可以輕鬆治成,治療過程中也沒有痛苦;而且即使在疾病最晚期也沒有多少治療難度。人類不會因為忽如其來的痛苦和死亡而為親朋好友感到悲傷或惋惜。另一方麵,因為死亡率的急劇降低以及千年以來自願生育人數的越來越少,人類繁衍後代的方式已經由女性懷孕分娩變為流水線生產,並且因為技術的進步以及資本的協助,已經形成了產業鏈,3012年的人類社會擁有幾家超級生育公司,普通人隻需提供卵子和精子即可。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在到達嬰兒時期之後,一直到成人之前都有相應的商業公司負責撫養和教育。人類在接受教育時,由於人工智能發展和生理學上對人腦的了解和開發,隻需要將所學的知識通過網絡傳遞給大腦。而且由於科技發展推動了進化,人類也變成了人機合一的存在,這種存在並不指的是在大腦中嵌入芯片,而是由科技推動大腦進化,使得大腦擁有了和計算機一樣的功能,並且可以加入互聯網、物聯網、雲儲存、網盤。既然人類在學習知識方麵不需要花費精力和時間,那麼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實驗和技術實踐。例如製造飛船、深入熱帶雨林研究生態係統、去太陽係偏遠地帶拓荒、在每個行星上環球旅行、去地球地核深處的基地觀摩與參加實驗項目、去深海(例如馬裏亞納大海溝)搞實驗項目。
早在二十六世紀,人類就已經戰勝了所有的饑餓。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吃不起飯,沒有聽見新聞上說什麼地方哪裏有孩子餓死,當然這也得益於農業的發展,以及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資本以及科技援助。最早由袁隆平開發的雜交水稻在這時竟然都可以種植在海底,甚至對於月球、火星、木衛二、海衛一,這些星球上的拓荒點,也一樣可以。而且在海底和外星球培育出來的農作物別有一番獨特風味。這時人類不僅更加發展壯大了原有的中國菜係、法國菜係、土耳其菜係,而且還有了月球菜係、火星菜係、小行星帶菜係等等,以及這些菜係的相互融合,人類的味蕾得到了空前絕後的享受。由此也迎來了美食文化的大繁榮,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吃到太陽係各地的美食。至於阻礙農業發展的水災、旱災、蝗災......人類同樣利用科技手段使得農作物體內產生了對抗這些災害的因子,使得農作物得以進化到更高級的狀態。
在水災來臨時,這些玉米、小麥、紅薯、高粱、馬鈴薯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並且利用進化出來的儲水器官儲存水分,在水災退去後這充分的為體內補充水分以使得軀體長得高大;旱災來臨時,平常補充的水分以及儲水器官就得以充分發揮作用,使得生長發育正常運轉,最起碼不會因枯水而亡;至於蝗災,就更簡單了,農作物體內進化出了一種可以使蝗蟲致死的物質,而且隻需要很小的量就可以殺死大片蝗蟲。當然隨著饑餓的消除以及農業的進步,人類再也不會為了食物而憂愁,作物產量的大幅增加使得越來越小的農耕麵積就可以養活所有人類,人類也就可以讓出更多的陸地和海洋以供自然界的生存,環境問題的壓力也就慢慢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