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程部與朱成功部分別朝著河南,山東推進,潛在的危險,在兩位將領暗地裏的較勁中被人為的忽略了。接連的勝利似乎已經讓部分人昏了頭腦,朝堂上一片叫好聲,有人甚至喊出了‘拿下北京賀新年’的誑語。
偏偏就在此時,似乎全身心都投入北伐大業的馬士英,突然拋出了重磅炸彈。公元一六五零年一月十六日,內閣首輔馬士英上《奏請裁撤各省厘金》疏,頓時引得朝野一片非議,宇內嘩然。
六年之前,僥幸在澳洲人幫助下擊退了滿清的南明,縱使勝利了也是千瘡百孔。軍閥與各省封疆大吏擁兵自重。舊明軍時常縱兵擄掠,地方本該上繳的稅收總是以各種名目推諉。不但如此,一個個還叫喚的比誰都大聲,張嘴要朝廷撥款。這直接導致南渡後的大明國庫空虛得連老鼠都不願意光顧。不得不向澳洲人借債度日。
但有句話說得好,幫急不幫窮。南明的財政狀況要是始終是這個操行,澳洲人不可能把自己當冤大頭一般繼續借錢給南明。當時南明很著急,澳洲盟友似乎也在擔心南明的還款能力,所以幹脆派出一個顧問團。時任經濟顧問的史文博等人徑直拋出了厘金製度,變相提高了商業稅,同時讓南明朝廷所控製的地區暫時擺脫了地方上的掣肘。
毫無疑問,厘金製度的好處很明顯。它的確在短時間內充實了南明國庫,也讓經濟**的福建,兩廣整個官僚體係富得流油。正是靠著厘金,孫傳庭才在兩廣組建起了一支全盤澳洲化的廣武軍。
但厘金製度的壞處同樣明顯。原本三十抽一的超低稅率,在各個厘金局卡的盤剝下,瞬間暴漲。澳洲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截止一六四九年年底,僅廣東一地就有厘金稅卡四百八十餘處。從廣州到南寧,八百餘公裏的距離上足足有三十多個稅卡。以至於原本在廣州售價一塊銀元三個的澳洲產麵鏡,到了南寧要是賣兩塊銀元一個那就得虧本。
遍布的厘金稅卡。直接導致大明內陸地區民生用品物價飛漲。行商苦不堪言,商業流通甚至有倒退的跡象。所以當初馬士英強行通過厘金製度的時候,才會遭受東林黨那麼大的反撲。
誰也沒有想到,馬士英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提出了這麼一道疏,這等於是否定了老馬自己定下的決策。
毫無疑問,馬士英在此之前曾經跟史可法溝通過,所以史閣部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了讚同。跟著朝廷裏殘存的東林黨以及新興的複社都表示了讚同。要知道不管是東林黨還是複社,背後都代表著大批人的利益。東林黨是舊地主階級的代言人。而複社的背後除了有不少的地主,還有很多江南一帶的工廠主。
這年頭,靠田地收租子隻能勉強吃飽,真正要富裕起來還得經商。但凡是大一點的地主,哪一家不明麵上,暗地裏經營著,壟斷著一些生意?裁撤厘金,這對他們這些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要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