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牌桌上遇到的克星(1 / 2)

德州撲克名言:運氣好不在於是否拿到大牌,隻在於對手是否比你小一點點。

可真正的緊凶玩家隻是在牌局開始時講究所謂的平衡。

一旦緊凶玩家對牌桌上的玩家有了清晰的了解後。

他們就會在牌桌上針對某個玩家使自己的打法進行偏移。

這才是真正的緊凶玩家。

因為所謂GTO策略隻是讓玩家遇到誰都不會吃虧。

但並不能讓玩家真正的盈利。

隻有對牌桌上的玩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打法才是盈利的關鍵。

第四種是緊猛類玩家。

根據林歌牌桌上的仔細觀察。

發現牌桌上的孟小胖就屬於緊猛型的玩家。

所謂的緊猛型指的是翻牌前玩得非常緊。

也就是入池(VPIP)低、翻前加注(PFR)低、翻前反加注(3Bet)低、過牌加注(C-Bet)高、翻後加注(Raise)高、棄牌(Fold)中。

在牌桌上如果不仔細觀察,很容易會將緊猛型玩家看成緊凶類玩家。

但二者的區別非常的大。

緊猛玩家入池率低一般隻會玩強牌。

可一旦緊猛玩家入池之後。

會瘋狂的對玩家展開進攻。

而且下注的尺度都很重。

之所以緊凶與緊猛玩家容易混淆是因為兩者在翻後都有很強的攻擊性。

在翻前緊凶玩家的入池率大概在20%,而緊猛玩家的入池率在10%。

但給人感觀其實都差不多,那就是兩者玩得都很緊。

當兩人都處於在前位的時候。

緊凶玩家在前位可能十次加注一次。

而緊猛玩家在前位二十次加注一次。

一旦緊凶玩家手牌不好的話。

那也有可能變成二十次加注一次。

這就非常容易混淆了。

當然如果有心人長時間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夠有所分辯的。

可當緊凶玩家與緊猛玩家處在中位時。

就真的很難看出兩者的區別了。

因為一個標準緊凶玩家的入池頻率差不多在15%左右,而緊猛玩家的入池頻率是10%。

這時候哪怕是觀察力再強的人也無法分清楚。

到底哪個是緊凶哪個是緊猛?

隻有在後置位的時候才最容易辨別出二者的區別。

對於一個標準的緊凶玩家來講,在後置位的入池率經常能達到35%左右。

可緊猛玩家的入池率卻始終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

因此牌桌上無論碰到緊凶玩家還是緊猛玩家其實都很難搞他們。

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兩類玩家自身的弱點太少。

不容易受到玩家的攻擊。

除了上麵介紹的四個種類玩家之外。

還有其他四類玩家分別是:鬆弱跟注站玩家、鬆弱棄牌玩家、緊弱跟注站玩家和緊弱保守玩家。

對這四種類型的玩家就沒必要過多介紹了。

原因就是自身弱點太多。

放在動物世界中就屬於長角類的動物。

可能有的人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用地下皇帝杜月笙的話講那就是:凡是頭上長角的都不是食肉動物。

……

撲克打了接近三圈。

林歌除了前七手牌拿到不錯的牌入池之外。

他已經連著兩圈沒有入池了。

因為拿到手的全部是(2,7o)、(3,9o)、(3,Jo)這種諸如此類的垃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