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早的石獅是東漢時高頤墓前的石獅,在四川雅安。江蘇句容縣梁朝墓前的石獅,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曆史了。陝西鹹陽市唐順陵的石獅,是武則天為其母親楊氏陵墓建造的,是現存石獅的代表性作品。明代以後,許多宮殿、府第、寺院,甚至富貴人家的住宅,都設置石獅子守門,以壯威觀。後來就是在門枕、石門楣、簷角、欄杆等建築部位,也雕刻上姿態各異的石獅子,成為古代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北京現存有不少明清兩代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的形態,已不威嚴,而趨於慈愛喜樂之狀,久觀不厭。金朝修建的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兩旁,共有140個雕柱,每個柱頭上都刻有玲瓏活潑的石獅子,每隻石獅子又負藏著九隻小獅子,最小的僅幾厘米,極不容易數清,所以有“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俗語。1961年,考古工作者專門對蘆溝橋的石獅進行編號清數,終於數清楚:共有485隻。

在宮殿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有辟邪的作用。

在宮殿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按建築方位,古代宮殿大門前成對的石獅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石獅子在大門兩口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裏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也有雕成張著嘴的);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也有雕成閉著嘴的)。大家也可以從獅子爪下的東西來辨別:如果爪下為球,象征著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力,必為雄獅。爪下踩著幼獅,象征著子孫綿延,是雌獅。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霸氣之獸。所以有“尊貴”和“威嚴”的作用。今已從宮殿、衙門延伸到各級政府機關甚至民間住宅,門前都喜用石獅辟邪顯威風。當然並不是每家每戶都適合擺放石獅,如果沒有如帝王之家的氣魄是完全鎮不住的他的霸氣,反而還有可能會被他的霸氣所傷。

西晉末年道教徒王浮與當時貴族出身的僧人帛遠展開辯論,但屢辯屢輸。無奈之下,偽造出《老子化胡經》,宣稱老子西行轉生為釋迦佛。學界習知明確的“道家”一詞,資料是初見於漢初,如《史記·陳丞相世家》:“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漢人所謂的“道家”,雖然都從學術宗旨著眼,但至少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包括黃老、《老萊子》在內的道家,黃老是道家中最有影響者,這應該是當時人的通見;一類是外延更大的兼綜各家之長的道家,這很可能隻是司馬氏父子等少數人的意見。道家的含義在後來有所流變。比如,從《漢書·藝文誌》來看,講陰謀的《太公》也屬於道家;而到了東漢,則講神仙方術者被稱為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