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父子對話(1 / 3)

秦懷玉聽到裴元慶提起李元霸,楞了一下,搖搖頭說道:“那李淵好像沒什麼啊,挺正常的一個人啊,怎麼就能生出這麼一個怪物兒子來?”

裴元慶一翻白眼說道:“你問我,我問誰去?我本來以為我自己的力量已經是最大的了,可是與羅士信羅大哥比試過之後,我才知道,這世上力量大的並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我的力氣也並不是最大的。

不過羅大哥畢竟有些問題,並不是那麼的完美,我心裏還想,上蒼也是公平的,給了你這一樣就會拿走你另外一樣。

可是見到那李元霸我才知道,這世上還是有完美的人啊,那李元霸神誌正常、力量和羅大哥差不多。而且按照宇文成都所說的,那李元霸的武藝也已經達到化境了,根本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啊。

有時候想起來我真是挺恨師傅他老人家的,為什麼要收那李元霸為徒,如果沒有師傅教授李元霸武藝,呀李元霸雖然力量天下第一,可是不會用也是枉然,絕對不是我的對手。唉!”

秦懷玉看著裴元慶說道:“嗬嗬,你說的沒錯啊,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你覺得那李元霸真的是十全十美嗎?

我看不見得!

那李元霸雖然說膂力舉世無匹,一身的武藝也是超凡脫俗,神智也是很清醒的。但是有一件事,他是絕對無法與你相比的。”

裴元慶聽到這句話也是精神一振,看著秦懷玉說道:“我有比李元霸強的地方?我怎麼不知道啊?你快說說,我是哪一點比李元霸強?”

秦懷玉笑了一下說道:“你又不是沒有見過那李元霸,你想想看,那李元霸頭上稀稀拉拉的,隻有一撮黃毛,眉毛也是黃的,像掃帚一樣。眼睛小的幾乎都看不見。有句話是怎麼說的,遠看一線天,近看兩個綠豆貼兩邊。這句話就是說他的。”

秦懷玉一邊說,裴元慶就在一邊笑。

秦懷玉沒有理會裴元慶,接著說道:“蒜頭鼻子大闊嘴,一張雷公臉。這也就算了,偏偏五官還都擠在一起。胳膊腿又和麻杆一樣。”

裴元慶在秦懷玉說完的時候,已經捂著肚子蹲在地上,笑的氣都喘不過來了。

看到裴元慶的樣子,秦懷玉又指著裴元慶說道:“再看看你,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鼻若懸膽,口似朱丹。儀表堂堂。

走在大街上誰不說我們的八臂勇哪吒是一個頂尖的美男子、俏郎君,想必就算是潘安宋玉在世也不過如此。在西域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未婚女子,將你裴元慶視為心上人。

而那李元霸走在大街上,恐怕根本就沒有一個姑娘去注意看他吧。”

在秦懷玉說自己的時候,裴元慶便站起身來,一臉自豪的站在那裏。等到秦懷玉說完之後,裴元慶昂著頭說道:“你這話說的倒是不錯,想我裴元慶在張掖的時候,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貧富貴賤,見了我那個不稱讚一聲。”

秦懷玉笑了笑說道:“對啊,你看,你不還是有比那李元霸強的地方嘛。再說了,父帥一世英豪,威名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胡漢諸族提起父帥,那個不是豎起大拇指稱讚一聲。

可就是父帥這樣的英雄,也不照樣有做不到的事麼?父親也曾經說過,單論武藝,他也不是那李元霸的對手。你有有什麼好遺憾的?”

裴元慶想了想說道:“你說的倒也不錯,秦大哥何等的英雄?可以說是自從當年武悼天王冉閔過世之後,這世上最有名的英雄。可是論武藝也不是李元霸的對手。”

秦懷玉笑著說道:“不錯啊,父帥論武藝並不是那李元霸的對手,可是這世上的人提起父帥的時候會怎麼說?提起那李元霸的時候又會怎麼說?就算是那李元霸的武藝超群又能如何?

父帥不但武藝超群,更重要的是父帥精通兵法,在與塞外諸族交手的時候從來沒有過失敗。更為我大隋開疆擴土,保護邊疆萬民的身家性命,這才使得父帥擁有了這麼大的名聲,被稱為我大隋的保護神。”

裴元慶點頭說道:“說的也是啊,看來我以後也要好好學習兵法,這樣才能成為像秦二哥那樣的英雄。武藝出眾的人這世上有很多,從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武藝出眾的人,可是能夠留名到現在的人又有幾個?

可是孫臏、吳起、韓信、衛青這樣的帥才的事跡卻是一直在世間流傳,想必秦二哥日後也能這樣名傳千古吧。

我就算是不能做到秦二哥那樣成為名傳千古的人物,也一定要讓世間眾人記住我裴元慶數百年。”

秦懷玉笑了笑說道:“希望你好好學習。”說完便拉著裴元慶向自己的營帳走去。

秦瓊讓程咬金三人離開之後,看著秦懷玉的背影輕歎一口氣,不知道該怎麼說。秦懷玉是準備幹什麼,他怎麼能不知道呢。

值此亂世,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想分一杯羹。李元這樣自詡為大隋忠臣的人現在不也是起兵造反了麼。

自己手上握著大隋最精銳的士卒,西域與其說是大隋的疆土,還不如說是他秦家的地盤。整個西域從上到下都是自己的人,秦懷玉動了這個心思也是難免的。

可是想到當年隋文帝楊堅對自己的寵信,靠山王楊林對自己的感情。以及當今陛下楊廣對自己的信任,秦瓊實在是提不起造反的念頭。

不管楊廣對別人怎麼樣,但是對他秦瓊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沒有一點虧欠的地方,他要是起兵造反,良心上實在是說不過去。

可是秦懷玉已經起了這樣的心思,難道要讓自己將兒子殺死?這樣的事,或許古代那些真正的忠臣會去做的,但是秦瓊這個從後世穿越而來的人是無論如何做不出來的。別人對自己再好,總是趕不上自己的親人。

而且洛陽在李淵起兵造反的時候,竟然沒有做出一絲的反應,說明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王頍、高士廉他們的心思也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