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伍 蒙古西征(5)(1 / 3)

原來此人便是郭寶玉,金元之際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字玉臣,唐郭子儀後裔,通天文、兵法,善騎射。金末封汾陽郡公,屯兵定州。1210年降蒙,木華黎引見成吉思汗,獻定中原之策。1213年,從木華黎攻金。1218年,從者別滅西遼。今隨蒙古軍隊西征,頗受成吉思汗器重,視其為心腹。

成吉思汗知其足智多謀,又見撒馬耳幹城高池深,便向郭寶玉問計道:爾有何破城良策?郭寶玉道:臣見此城易守難攻,不宜輕舉妄動,再加之將士連日行軍疲憊,莫若先行休整,再圖良策。成吉思汗聞之連連點頭道,寶玉之言甚是穩妥。遂下令蒙古軍就地紮營。

成吉思汗在對撒馬耳幹發動總攻之前,還念念不忘逃亡的花剌子模算端,他派遣者別與速不台和忽察兒,領三萬蒙古鐵騎,追殺摩訶末而去,成吉思汗還發布了一道作戰訓令:如果他逃上天,你們把他射落;他潛入海,你們將水排幹;他遁入地,你們將大地掀翻。不論他逃亡到天涯海角,都誓將其趕盡殺絕!決不留給他任何活著的機會。

隨後成吉思汗率領諸將繞城巡視三日,尋找可乘之機,然而皆失望而歸。撒馬耳幹猶如鐵板一塊,毫無破綻可尋。成吉思汗狂妄地說道:既然撒馬耳幹無懈可擊,就讓我們進攻的洪水淹沒它吧!

清晨,當死神睜開了它血紅的雙眼,驀然躍上東方的天際,靜靜地等待著下界生靈們繼續上演未完的戲劇,這以瘋狂為角本、血肉為粉黛、生命為演員、死亡為代價的殺戮之戲,在一片喊殺聲中拉開了帷幕。

戰鬥在一片嘈雜聲中開始,蒙古屬國和被征服地的工兵架起了投石機、巨弩炮和火油筒等等攻城器械,對著城壁猛烈開火,將死亡的請柬一刻不停地向城內發送著。

守軍不肯屈服,他們瘋狂地進行反擊,轉瞬間弩箭、巨石漫空飛舞,火油筒不停地向外噴射著火舌。

蒙古軍隊從四麵八方同時進攻,他們將沉重的巨石、帶火的弩箭、燃燒的火油(石油)向著頑抗之敵傾瀉而去,那場景完全是宗教傳說中世界末日的現世化——天空憤怒,降下死亡,隕石、烈火從天而降,毀滅所有的生物。

守城兵們被嚇呆了,同伴被巨石砸為肉醬,或被粗大的巨矢前後洞穿,抑或被燃燒的火油化為灰燼……無言地喪命、哀號著仆倒、慘叫著蹦跳、聲嘶力竭地滿地翻滾……

正當此千鈞一發之際,隻聽轟然一聲巨響,撒馬耳幹的城門立分左右。數萬花剌子模將士呼嘯而出。蒙古士兵對此突如其來的進攻有些驚慌失措,他們還未來得及準備,敵軍就已衝到眼前。為首的花剌子模將軍身材偉岸,目光如炬,儀表堂堂。他帶頭衝入蒙古軍陣,手中揮舞一把巨型戰斧,瘋狂地砍殺。此人便是花剌子模名將,號稱“勇敢的人”的阿勒巴兒汗。他憤怒地咆哮著,兩隻眼睛向外噴射著怒火。

阿勒巴兒汗率領的士兵非常勇敢,他們將鮮血盡情揮灑,將死亡看做永生。在阿勒巴兒汗橫衝直撞之下,蒙古軍隊的陣形迅速被打亂。雙方陷入了混戰。

而橫掃東方的蒙古軍隊也非浪得虛名,蒙古人的勇敢和團結更非其他軍隊所能比擬。他們在成吉思汗指揮下迅速穩住陣腳,然後奮起反擊。雙方你來我往,殺得你死我活。鮮血在刀尖上飛舞,生命之花在慘叫聲中凋零。

經過一天的血戰,雙方都傷亡慘重。蒙古軍隊在戰鬥中,不但沒有撿到絲毫的便宜,而且還有幾十名士兵做了敵軍俘虜。這在蒙古西征以來還是第一次。

成吉思汗對此大為震怒,並發誓一定要將花剌子模徹底摧毀。次日清晨,成吉思汗親自上陣指揮,他率領全部人馬將撒馬耳幹層層包圍。他吸取了昨天的教訓,一開始便派重兵將撒馬耳幹各個城門口堵住,阻止花剌子模軍隊再次出城襲擊。然後隨著成吉思汗一聲號令,向著撒馬耳幹城內弓弩齊發,矢石橫飛,喊殺之聲震天徹地,數十裏之內鳥兒不敢停飛。

果然不出成吉思汗所料,撒馬耳幹守軍又想故技重演,他們多次企圖衝出城門,但都被蒙古軍隊密集的弓箭擋了回去。

成吉思汗手撚著胡須暗自得意,就在他認為撒馬耳幹守軍再也無計可施之際,撒馬耳幹的城門突然再一次敞開。這次出來的不是呼嘯而來的騎兵,而是二十頭相貌猙獰的龐然大物。

有很多蒙古士兵還是第一次看到大象,差點被它們的樣子嚇壞。他們都以恐怖的目光緊盯著這些長鼻巨牙的怪獸邁開壯闊的腳步向自己靠近。隨著沉重的腳步聲漸漸逼近,士兵們的坐騎已經率先感受到了某種危險的來臨,它們打著響鼻,四蹄刨地,發出陣陣不安的嘶鳴。

蒙古兵試圖用弓箭阻止象群的前進,但是這些大象身上都披有一層厚厚的鐵甲,弩箭根本無法穿透。它們如同二十輛全副武裝的鐵甲戰車,衝入蒙古軍中橫衝直撞。所到之處,蒙古騎兵被頂得人仰馬翻,在這些大象麵前,他們的悍勇隻能化做無謂的煙塵。

象群到處踐踏奔跑躲避的士兵,直到把他們踩成肉餅。蒙古士兵的慘狀被站在遠處觀戰的成吉思汗看得真真切切,他眼見自己的兵馬慘遭象群踐踏,心中焦急萬分!一時卻又無計可施。正當此危急關頭,郭寶玉向成吉思汗獻計道:象陣最怕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