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上書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按驗,實王子。湯坐誣告下獄當死,太中大夫穀永上書陳其功,赦免,奪爵為士伍。
7.後數歲(據《段會宗傳》,為陽朔中,約前21年左右),拜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永始二年(前14年),罷昌陵,坐罪徙敦煌。
8.久之,敦煌太守奏:“湯前親誅郅支單於,威行外國,不宜近邊塞。”詔徙安定。
9.議郎耿育上書訟湯功,天子還湯,卒於長安(約前3年)。死後數年,王莽為安漢公(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
卒距初元二年已約44年。壽當至七十。為太官獻食丞約二十出頭,舉為茂才則已26歲,37歲立功西域。大約出生於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
瑕丘節侯政:魯恭王子,五十三年死;元平元年,思侯國嗣,四年薨;本始四年,孝侯湯嗣,十年薨;神爵二年,煬侯奉義嗣;僖侯遂成嗣;六世侯禹嗣。
康居東至都護治所五千五百五十裏,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與大月氏同俗。
1 據居延漢簡,《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98.11 田卒大河郡瑕丘襄成裏王勝年卅八,《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99.3 大河郡瑕丘多禾裏陽振,《居延漢簡釋文合校》515.42 田卒大河瑕丘邑廣昌裏張,可知瑕丘曾屬於大河郡。瑕丘於《地理誌》屬山陽郡,甘露二年,大河郡置為東平國時回屬山陽郡。山陽郡昌邑國,置於武帝天漢四年,昭帝元平元年除為山陽郡。但當時山陽郡不包括瑕丘,隻是在大河郡被分離劃一部分為東平國時,瑕丘從消失的大河郡中變成山陽郡,那一年是甘露二年。昌邑國後來除,也屬山陽郡。從王子侯表來看,瑕丘一直是個侯國,不當有縣令。《漢書》宣帝元康四年韋玄成為大河都尉。
2 單:漢代一種民間社團組織。
3 廚護:漢代裏中公共聚會時管理廚房事務的一種職位。
4 治中:漢代官職名。
5 不勝任:漢代官員考察常用成語。
6 居債:漢代刑律名稱,指通過服勞役抵償債務。
7 變子:流產。
8 取告:請假。
9 司敗:春秋時對刑法官的稱呼。
10 書寫名數:指登記戶口。
11 篡取:漢人對劫獄的稱呼。
12 款段馬:指身材矮小的馬。
13 皋皋:古人叫魂的聲音。
14 虛歲,漢人算年齡,比現在一般多兩歲。
15 取告:漢代文書常用語,指請假。
16 在旁:漢人常用語,相當於見證人。
17 匈奴人一般稱漢朝人為秦人,因為秦朝而得名。
18 昆彌:烏孫國王的稱呼。
19 居次:匈奴人對公主的稱呼。
20 甌脫:匈奴語,一般指在邊界上屯守的地方。
21 張彭祖實際上並非直係的富平侯,這裏為了小說的情節需要而加了改造。
22 太一:秦漢人所認為的天上的最高神。
23 狄道:漢朝邊郡地名,在今甘肅臨洮。
24 致書:相當於現在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