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媽媽結婚第二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也就是我姐。這個小生命的誕生給這個平淡生活的家庭帶來許多歡聲笑語。
1978年,正月。爸爸媽媽第二個孩子也降臨了,是男孩,就是我哥。對於農村家庭來說,男孩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大爺爺是相當的高興,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生男丁的原因,為此他很是揚眉吐氣。
第二年,全國計劃生育開始了。像我們農村家庭,已育有兩個小孩是不能再生三胎了。然而那年我已經孕育在媽媽肚子裏了,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年底,媽媽做好思想準備,挺著四個來月的孕肚來到醫院,各項檢查做完。卻發現達不到引產條件,又臨近過年,所以我媽媽隻有回家了。我就從生死邊緣徘徊一回。人們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80年5月的一天,早飯時,一個女娃娃呱呱墜地,這就是我。這本不應該來到世上來了。人生就此開始了。
人家女孩名字不是有美、麗、玲、紅,萍,豔……而我的名字就與女孩名字不搭邊,因引產沒做掉,或者是因為這事而取名引(諧音),後麵還帶個軍,非常男性化的一個名字,並且重名很多,很普遍。可能爸爸媽媽也盼望著是個男孩吧。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我的寵愛。
由於我們的出生,家裏人口多,大人還要精力照顧我們仨。爸爸媽媽生活的擔子更重了,也更忙碌。姐姐大一點,也很懂事,小小年紀就會幫著幹活了。當我大點時,大人還說我十來歲還在田埂上玩泥巴,姐姐五六歲就在田裏幫忙插秧,被爸爸媽媽慣壞了,太寵弱了。是的,我就是在他們一聲聲寵溺“滿妹子"成長。
由於我們家幾個小孩,又挺會鬧騰,媽媽就會在農忙把我姊妹其中一個領到外婆家去住著。當時外婆家有六個人:老外婆,外公外婆,兩個舅舅,小姨媽。因為外婆是招家的,老外婆是外婆的親媽。小姨媽隻比姐姐大六歲,小孩就能玩到一塊。
平常在外婆家,都是老外婆照顧我們。畢竟外公外婆的事也很多。其他姊妹都喜歡粘著老外婆(大姨媽也有兩個小孩,一個表姐,一個表弟。也經常在外婆家),而我卻喜歡粘著外婆。她走到哪我也要跟著去。我到現在都記得,有一次跟著她出去,跟丟了,又要找到她,結果迷路,害得大家夥一起出去尋找。那個時候,魚塘很多,生怕會掉進水塘裏,所以我也記得是經過一口魚塘,邊走邊哭邊喊著外婆。很幸運,沒有多久,外婆他們邊找邊打聽,終於把哭泣的我找著了。以後,外婆經常拿這事笑話我,弄得都不好意思。隻想著等我長大,有能力,有時間可以多多陪陪他們。可是我長大了,卻沒有做到,一出來社會就到了雲南,結婚生娃,生活瑣事,焦頭爛額,幾年也回不去一次老家,就連她老人家去世我也沒去送一程。真的很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