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世界新格局(5)(3 / 3)

在戈林和戈培爾的努力下,四千多名德國共產黨員和許多左派進步人士被“活捉”。而放火這樣的活,不可能是由這麼多人製造的,所以,一個叫範·德·盧勃的24歲的荷蘭共產黨員被認定為縱火犯。

戈林和戈培爾之所以要下這麼大力氣打擊德國共產黨,全是因為德國共產黨在德國人民當中威望極高,對希特勒的納粹主義鬥爭得也最堅決,由此成了希特勒的眼中釘。為了防止共產黨人在3月5日的選舉中獲勝,並進一步控製全國,希特勒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

然而,雖然德國共產黨損失慘重,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會失火後,各國政府都在觀看事情的發展。希特勒必須要光明正大地處理此事,而不是把幾個德國共產黨領袖在監獄裏秘密殺掉。於是,審判開始了。

審判時間定在該年的9月21日,被告是保加利亞共產黨與共產國際西歐局的領導人季米特洛夫。這個人可以說是德國共產黨的領袖,如果把他判為有罪,那麼,德國共產黨在德國的威望就會一落千丈,希特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季米特洛夫本來想要請律師,可希特勒不同意。所以,季米特洛夫隻好自己充當自己的律師。前兩天,法庭先審判了那個縱火者盧勃。事實確鑿。第三天,季米特洛夫出場。季米特洛夫先做了開場白,他說自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他的奮鬥目標就是共產主義的最終勝利,而馬克思是不會讓他的成員去放火的。

季米特洛夫正在滔滔不絕,法庭庭長打斷了他的話,問道:“請回答,你跟縱火犯盧勃是什麼時候認識的?你們是如何密謀的?”

盧勃就站在庭上,季米特洛夫平靜地盯著他,說:“小夥子,你應該當眾說明,你什麼時候見過我,什麼時候認識我的。”

盧勃想都沒有想,就回答:“我不認識你,也從未見過你。”

季米特洛夫微微一笑,說道:“現在問題已經很清楚,在這場審判中,盧勃隻不過是國會縱火案中的浮士德(浮士德是德國著名詩人歌德的長詩《浮士德》中向魔鬼靡菲斯特出賣靈魂的主人公)而已。無疑,站在他背後的還有靡菲斯特。可憐的浮士德被送交帝國法庭,而靡菲斯特已逃之夭夭。作為一個無辜的被告,尤其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和共產國際的成員,我對於立即徹底清查國會縱火案,同時把銷聲匿跡的靡菲斯特捉拿歸案,是很感興趣的。”

法庭上一片嘩然,庭長立即宣布休庭。

希特勒不可能讓季米特洛夫這樣輕鬆地躲過,所以在11月4日,二次開庭的時候,戈林、戈培爾都來到法庭上,想要把季米特洛夫擊敗。但是,這兩個人顯然不是季米特洛夫的對手,最後,戈林居然被對方給問住了,氣急敗壞地罵季米特洛夫:“滾出去,你這個混蛋!”

庭長慌忙命令警察把季米特洛夫押下去。季米特洛夫轉過身來,輕蔑地笑道:“你害怕我提的問題嗎?”

顯然,季米特洛夫並不是國會縱火案的策劃者。多年以後,人們才知道,在戈林的國會議長辦公室下麵,有一條地下暖氣管道通到國會大廈。在2月27日晚上,衝鋒隊長卡爾·恩斯特受戈林的指使,帶著一夥衝鋒隊員通過這條地下通道,偷偷潛入國會大廈,灑下汽油等易燃物,點了火,然後溜了出去。倒黴的盧勃恰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國會大廈外,有點精神不正常的他看到火光,就大笑著點起了火,然後被衝鋒隊逮個正著。

雖然季米特洛夫後來因為國際輿論的壓力而沒有被希特勒處死,但希特勒通過國會縱火案,牢固地把持了德國的軍政大權,德國共產黨從此退出了德國政治舞台。

希特勒自此開始大展拳腳,為他發動戰爭的目標開始精心準備,這個戰爭狂人正式地開始了他的戰爭規劃。

【酷評】

希特勒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去爭取勝利讓我們鄙夷,不過希特勒和他同夥戈林對國會大廈的縱火卻告訴我們這樣一條人生經驗:機會之神從來不敲沒有準備的人的大門。連接當下和成功的大橋,必須要由自己來搭建。守株待兔隻是僥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交朋友還是搞業務,如果沒有電話進來,就要主動打出一個電話,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十二節爐邊談話

1933年3月4日,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羅斯福宣誓就職。

羅斯福有點倒黴,按照平常人的思維,實在不該在這個時候擔任美國總統。在1932年冬天,美國失業人數已經超過了1300萬,很多人隻能依靠極少的私人施舍和政府的公共救濟糊口。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席卷了美國。經濟蕭條逐漸演變為信用危機,就在羅斯福上台的20天前,1933年2月14日晚,美國銀行業開始崩潰,大批的銀行宣布倒閉,全國銀行庫存黃金不到60億美元,卻要應付410億美元的存款,銀行擠兌風潮遍及整個美國。3月4日,當羅斯福宣布就職的那一刻,美國金融的心髒停止跳動了,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