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輯一 百年修得做人之道(2)(2 / 3)

鐵塔撓了撓頭說:“其實是這幾仗裏發生的一些事讓我有了些想法。”然後鐵塔放下了撓頭的手,表情變得有些蕭索:“就說前天吧,打第二陣的時候,右軍中的那個外號‘大錘’的家夥,據說勇猛不下於我,帶著一眾兄弟硬抗對方的騎軍,結果……”

都統表情也沉寂了下來:“那個叫‘大錘’的啊,我也知道,就是在這次戰鬥中犧牲了吧。”

鐵塔點點頭,繼續說道:“被騎軍一衝,任是再勇猛,卻連個泡也沒冒出來。我就突然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是這樣莽莽撞撞地就往前衝嗎?若是換作我,恐怕也會是這般下場了。”

都統欣慰道:“能夠認識到自己以前的不足,這很好,我總算沒有看錯你。”

鐵塔搖搖頭說:“其實給我更大衝擊的是另一個人,便是那個外號‘鷂子’的家夥。”

都統好奇道:“哦?他怎麼了?我記得他也是右軍的一個百夫長吧。”

鐵塔陷入回憶道:“‘大錘’死後,他帶著弟兄頂了上去,然後,就見他幾個手勢下,兄弟們突然變換了幾個腳步,改硬抗為斜插,居然硬生生幹掉了幾個銳不可當的騎兵。”

鐵塔頓了頓,又繼續道:“我仿佛突然間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也知道了這世上比我強的人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所以……”

“所以你就借來了這本兵書來看?”都統笑著拍了拍鐵塔的肩膀,“好了,用功也不在這一時,還是跟我喝酒去吧。”

鐵塔搖搖頭說:“這是跟‘鷂子’借的,回頭還要還他,我得抓緊。”

都統點頭道:“好吧,你便在此用功吧,我等著你將來立下赫赫戰功的一天。”

……

很多年以後,鐵塔果然因為軍功兼懂得兵法,成了一員大將。

點|睛|智|慧

能夠切實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地想辦法去改進,那麼這個人定然會不斷處於進步當中。最怕的就是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味地自高自大,或者即使知道自己的不足卻不屑於去改正,這樣的人往往會在固步自封中不斷沉淪,最終在人生道路上迷失。

隻看到自己的不足還不夠,若是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並能積極的學習,那麼自身便會在這種學習中不斷成長壯大,最終成為人生的贏家。

§§§第七節立誌須高,心不可太大

老祖宗說話

誌不可不高,誌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一個人不能夠沒有遠大的誌向,若是誌向不高的話,很容易落入流俗,最終無所作為;一個人的心不能太大,心太大的話,則容易好高騖遠,不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最終也很難有所成就。

過來人的故事

明末崇禎年間的徐霞客,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旅行探險家,他僅憑雙腿就走遍大半個中國,並寫下大名鼎鼎的《徐霞客遊記》,與其小時候便立下的宏大誌向是分不開的。

徐霞客本名弘祖,出身於江蘇江陰的一個富庶之家,祖上是書香門第,因此藏書很多,徐霞客幼時便常常暢遊於書山學海中。

一次,十歲的徐霞客讀到了一本書,書中作者自誇已經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嶽,於是幼年徐霞客情不自禁地樂了。母親見兒子笑得很詭異,便問道:“我兒,何事暢懷如此?”

徐霞客放下書本,搖搖頭說:“孩兒隻是笑這本書之作者太過淺薄,天下有九州五嶽,這人卻號稱已經踏遍八州四嶽,姑且不論此事真假,單論其誌向便小而可笑。若是真男兒,便應當曆九州、登五嶽,如此才不枉堂堂七尺身。”

母親見自己的兒子有如此遠大的抱負,心下讚許,說:“我兒誌向高遠,自不是凡世俗人可比,他日定可有一番成就。”

徐霞客聽了母親的誇獎,卻並沒有露出開心的笑容,反而苦著臉說:“可是爹想讓我考取功名,孩兒對那些死板的經書八股實在是不喜歡,孩兒真正想做的是踏遍天下,記錄下這大好河山,豈不比困於一地死讀經書要有意思的多?況且前人不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嗎?可知出外行路乃是求學問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可偏頗。”

母親笑著點點頭說:“我兒能誌在四方,不願流於世俗,此為大丈夫之誌,當可堅持。至於你父親那邊……”

母親不禁又輕聲笑道:“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你父親其實和你是一樣的性子,不然這萬卷樓中何來如此多的地理探險誌?”

徐霞客一想,覺得有理,隨後再次苦著臉說:“那父親為何還要迫我受罪?”

母親慈愛地將徐霞客拉到身邊,說:“你父親並非是要迫你,隻是擔心你心太過遠大,而不肯腳踏實地,因此用考取功名之事來磨磨你的性子。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你若是老老實實地先去用心科考,不論中與不中,都可向你父親證明你的毅力,到時你再提遊遍天下的誌向,我們也便不用擔心你會好高騖遠了。”

徐霞客點頭道:“孩兒明白了,為人誌當高遠,卻又不可盲目的一味圖遠,須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著目標前進,如此才能不負青雲之誌。”

就這樣,懷著一顆堅定的心,雖然在十五歲的童子試上科考失敗,也沒能動搖徐霞客本來的誌向。他二十二歲時毅然離家遠行,一直到其五十五歲逝世,遊遍了十九個省、市。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衝,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天津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並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