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神話(1 / 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神話故事更是其中的璀璨瑰寶,不僅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展示出他們勤勞勇敢的品質。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20個膾炙人口的神話典故,一起領略神話的魅力吧!

01

女媧造人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她化生萬物,每一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製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02

誇父逐日

誇父逐日的故事最早出自中國先秦奇書《山海經》,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的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的心裏,於是開始逐日。他口渴時喝幹了黃河、渭水之後,他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人類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軀化作誇父山。

一般認為,誇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勇敢光明慈愛的淳樸人格。中國古代先民戰勝大自然的困境、追求光明的完美願望。

03

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遊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

晉代陶淵明詩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恒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04

盤古開天

盤古開天的主角是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

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著一個巨星,形狀像是一個雞蛋。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一向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企圖把自己從圍困中解救出來。經過一萬八千年艱苦的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隻聽一聲巨響,巨星分開為兩半。盤古頭上的一半巨星,化為氣體,不斷上升;腳下的一半巨星,則變為大地,不斷加厚,宇宙開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盤古也越高大,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

盤古臨死時,全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左眼變成了鮮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閃爍的星辰,頭和手足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泊,筋脈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膚和汗毛化作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化作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汗變成了雨水和甘露。從此開始有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