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師傅我不想念大學(1 / 1)

吳都市城隍廟

張元德在結緣處無奈的打著電話:“媽,我不想去上大學,就算念也不想回東北念啊!”求助的目光落在師傅陳羅興身上,而師傅轉過身去,對眾香客說到:“各位善信,那什麼,我突然想起了洗的衣服忘從洗衣機裏拿出來了,在下先去晾一下衣服。”張元德對著陳羅興大聲喊到:“師傅,你倒是幫我說句話啊。”陳羅興卻加快了腳步,回了一句:“這是祖師爺對你的考驗,念大學去吧。”張元德無奈吼道:“我**真不想學**護士啊。”罵完髒話,張元德嗓子開始劇烈疼痛。張元德搖了搖頭,從香筒裏抽出三根香,自言自語到:“祖師爺,弟子知錯,弟子不該罵人,這就跪香。”說完往祖師殿走去。

張元德,道名三智,他本人是非常討厭這個名字的。但是用陳羅興道長的話就是,起名字缺啥補啥。我覺得你小子哪都挺好,就是笨了點,所以起名叫三智。至於為什麼叫三智,還要從兩人初次相遇說起。

兩人初次相遇始於一次意外,那時張元德在吳都市的一家電競俱樂部擔任領隊。一次出遊,張元德的背包被飛賊所搶。而陳羅興眼疾手快,一個掌刀就把飛賊打倒。張元德得知陳羅興是道士後,死活要請陳羅興吃飯,陳羅興拒絕,張元德還不同意。而張元德,在這一場飯局中把四不吃三不問的忌諱犯了個遍。點菜時,陳元德點了黑魚大雁火鍋,還往裏加了牛肉和狗肉。火鍋端上來那一刻,我們可憐的陳羅興道長哇的就吐了一桌子。(筆者提示:道教四不吃為牛肉,黑魚肉,大眼肉,狗肉。)然後張元德還問了諸如,道長你這麼厲害多大年齡呀,道長你家哪裏人呀,道長你本名叫什麼呀(筆者提示:道教三不問為不問俗名,不問俗世,不問籍貫。)(PS:老一輩的道長很在乎這個事情,年輕一輩基本不怎麼在乎,這裏的老一輩和年輕一輩指的是年齡不是字輩。)

後來張元德就經常來城隍廟,兩人一來二去也就熟悉了。在陳羅興的影響下,張元德拜入陳羅興門下,成為了一名皈依弟子。陳羅興也傾囊相授,可能是因為這個道名的緣故,也可能是張元德就是和道教有緣分。張元德學習東西飛快,短短兩年時間,就有些手段了。

晚課念完,張元德無奈的回自己屋裏收拾東西,師弟(道教無論男女都稱為師弟。)江可走進來拍了拍張元德的肩膀打趣到:“師兄,大學好好念呀!護理學校全是小姑娘,是不是放暑假回來你是不是給我帶個嫂子呀!兩年之後能不能讓我報個大侄子,侄女也行。咱倆可說好的哈,你孩子要拜到我門下,法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張山楂!哈哈哈哈哈。”張元德無奈的搖了搖頭,掐住江可的脖子,搖著江可的腦袋笑到:“還山楂,我看你像山楂。還嫂子,你咋不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呢。”江可笑到:“師兄,人家錯了不叫山楂好不好。”張元德放開江可,江坷玩笑到:“不叫張山楂,叫張山竹,哈哈哈哈哈。”說完跑了出去。

收拾完行李,陳羅興走了進來,問到:“三智,明天幾點走啊?”張元德回答到:“明天下午4點25的火車,第二天中午十點半到清都北站,然後在清都北站坐高鐵到遼北西站。”陳羅興點了點頭:“去吧,去世俗修煉修煉。”

次日下午

“三清三敬天尊,萬聖停駕天尊,高登寶座天尊,大道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晚課畢,張元德拉著箱子,走出廟門。看著生活了兩年的家,他默默的流下了眼淚。他轉身跪在廟門前,叩首九次。

三清殿下辭天尊,九扣山門謝師恩。從前張元德覺得這句話無比遙遠,他從前也不理解。認為無論走多遠,家還在這想回來隨時可以回來。現在交通這麼發達,飛到吳都也就幾個小時。當他踏出大門的那一刻,所有回憶都在腦子裏閃過。無論是跪香,還是給香客升書在或者其他的。而這一走不知何時可以回來。

張元德不知道的是,他再也沒有回到這裏。他走後的第二個月,政府規劃把廟動遷了,陳羅興開開心心的拿著拆遷款買了一大塊地蓋了一座新廟。當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