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為民除害(1 / 2)

楊毅帶著王錚回到棲霞後,楊嘯跟夫人趙氏看到王錚後一眼就認了出來,走上前摸了摸王錚的頭道“這是錚兒吧,一眨眼都長這麼大了。”王錚也很懂事的叫了聲“外公,外婆”楊嘯此時轉身看向楊毅道“你妹妹呢,她怎麼沒回來?”楊毅聽聞後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楊嘯。楊嘯聽完後一臉不敢相信地看著王錚道“你說錚兒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打死了兩個土匪,還製服了下山虎?”楊毅點了點頭。楊嘯心想如若真的如此那錚兒必定不是凡人。

過了一個多月省城的判決結果下來了。判決書上寫著楊氏與管家王海,在王財王利二人私通土匪趙風,下山搶劫之際,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乃正當防衛,不予追究其責任。當場釋放。王財王利二人私通土匪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然二人已伏法判其家產歸楊氏所有。此判決為終審判決。不得上訴。

時任山東督軍的田中玉對土匪深惡痛絕,特別是在自己轄區之中。聽說此事後親自下令縣裏對其進行褒獎,並賞銀一千大洋,對王財王利近親家眷全部下獄,抄家之所得盡歸楊氏所有,以資鼓勵。以此激勵民眾抗匪之熱情。震懾民眾通匪之下場。省監獄收到公文以及督軍的命令後立即將楊氏予以釋放,並將獎金一千大洋連同“為民除害”的牌匾一同由孫團總護送到了王家莊。孫團總在將楊氏送回後,立即帶兵來到了王財王利家。兩個時辰後兩家已是一片狼藉,孫團總心滿意足的帶著兩隻箱子來到了楊氏家裏一進門便跟楊氏說“楊氏,兄弟奉命將王財王利二人抄家之所得給你送過來了,一共是大洋四千五百塊以及地契房契若幹以及糧食兩窖。你點驗一番吧。楊氏朝著孫團總微微一笑道“分文不差,您少待片刻,我給您寫個收據。”此時孫團總的臉色變得不太好看了,按慣例這種事情最少也得拿出三成來孝敬自己,可眼前這位女子絲毫不懂事,以往來說孫團總定會稍加暗示甚至張口明要,但這事發生後,第一此事乃督軍親自督辦。第二他知道楊氏父親乃臨縣縣長所以不敢把事做絕。不一會楊氏出來了,手裏拿著收據走到了孫團總眼前,雙手遞了上去。孫團總接過收據後頭也不抬的大喊一聲“告辭”便扭頭就走。正在此時楊氏開口道“孫團總,您的東西忘拿了吧?”孫團總一回頭看見楊氏坐在桌子旁將他帶進來的兩隻箱子向他所在的方向推了一下。孫團總突然喜上眉梢道“嫂子,您這是何意?”楊氏開口道“孫團總,這段時間您與下麵兄弟為我之事也操勞不少,我又是在您轄區之內,日後免不了麻煩您跟弟兄們。這點錢權當是我請兄弟們喝酒了。”孫團總聽到這話後連連擺手道“嫂子,這錢太多了,弟兄受之有愧。不妥不妥。”楊氏道“孫團總莫要推脫了,我們孤兒寡母的有這些地就足吃足喝了,這些銀元你務必帶上。”孫團總聽到這話後也沒再推辭畢竟這是四千多塊大洋啊,即便他作為一個民團團總也不免眼紅,這一下子送到他手上,他也有點激動了。開口道“嫂子您可真是女中豪傑,大氣。日後有用得著的地方盡管開口吩咐小弟,小弟在所不辭。”楊氏朝他微微一笑,孫團總接著開口道“小弟公務在身就不再叨擾您了,縣長還等我回去複命。”說著抱起箱子朝外走去,楊氏起身相送,還沒到門口孫團總左右環視一圈低聲問道“嫂子,王財王利兩家的後人我看還是斬草除根為好。否則萬一哪天放了出來可全是禍患。嫂子如若放心小弟,此事交予兄弟去辦。”楊氏一聽道“那就有勞孫團總了。”孫團總雙手抱拳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嫂子您多保重,小弟先走一步。”說著便轉身揚長而去。送走孫團總後楊氏來到了隔壁的王有德家,將前幾日自己去縣衙前交代在這的小王義接了回家。王義見到楊氏後原本憂心忡忡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從小在王錚家長大的他早已將王錚母子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看到楊氏沒事之後打心底裏高興。但同時又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從小母親便去世了,父親一個人將他拉扯大。於是衝到楊氏的懷裏大哭了起來。楊氏安慰了他一會兒對他說道“王義,你爸是為了救我跟王錚才出事的,在這個家裏我們都欠你的。你如果不嫌棄以後我就是你娘了,王錚便是你的哥哥。”王毅聽到後更是哭的泣不成聲邊哭邊喊“娘”,楊氏聽到後趕忙答應“唉,從此以後我又多了一個好兒子”,說著想起了王海,眼角也充滿了淚水。安頓好王義後楊氏來到了王德祿家,王德祿家住在村西,家裏這幾年為給他看病已經窮的不像樣子了,一進籬笆門見到高氏與三個兒子正圍在灶旁熬著一鍋稀得不能再稀的粥。一見楊氏進門後高氏趕忙起身道“夫人,您沒事了?”楊氏朝他點點頭後開口道“德祿的事我都聽說了,你們這孤兒寡母的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我今天過來就是問問你願不願意帶著孩子們去我家,平時陪我說說話幫我做做飯幹幹雜活?”高氏聽到後感動的淚如雨下,這幾年她過的太不容易了。原先王德祿活著的時候他就想讓王德祿去求楊氏再幫幫他們,結果王德祿覺著楊氏過的也不容易不但沒去還罵了她一頓。德祿死後這段日子他們這一家子全靠街坊四鄰接濟點才勉強度日,今天差不多就要斷糧了。就在這時楊氏找上門來,這下子總算是解脫了。立即帶著三個孩子給楊氏磕起頭來。這三個孩子老大王飛今年十一歲與王錚同歲,老二王龍十歲老三王天九歲。楊氏看到後立即將他們攙扶了起來帶著他們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