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精神永在(1 / 2)

離開酒店後。

在縣城轉悠了好幾圈才找到停車的地方。

我們這個縣城很小,很擁擠,卻多了幾分溫馨。

走在街上,轉悠不了幾圈,你會發現又回到了原點。

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還伴隨著陣陣微風。

在這炎熱幹燥的夏天,細雨承載微風迎麵而來,還伴隨這這片土地泥土芬芳,讓我感覺特別舒適。

小時候很少來縣城,出了社會以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過年回來也是匆忙幾天就出去了,從來沒有好好的了解過自己的家鄉。

走在老街的巷子裏,這條街的房屋建築是那種少數民族風格,給人很古樸的感覺。

老街圖書館氛圍特別好,有很多學生翻閱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聲音特別小。

牆壁上的很多曆史照片,每一張都觸動心弦。

當初紅軍在這片土地拋頭顱灑熱血,推翻地主,解放農民,讓每一老百姓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結束了壓榨的苦難。

同學們看著牆上的照片,眼眶不禁濕紅。

照片每一位的微笑,眼神,都充滿了對後世子孫祝福。

這盛世如你們所願,謝謝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

有的人活著,卻如同死了。

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走出圖書館後,我來到了上廣場紅軍烈士陵園。

看著碑上的一排排名字,眼睛一酸,不禁濕潤了起來。

我拿出早些時候買的新毛巾,小心翼翼的擦拭著石碑,雖然本來就很幹淨。

1935年,紅軍一渡赤水入川南。

老一輩革命先輩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向雲南紮西集合(現改名威信),並於2月8日至10日在威信大河灘、江西廟、水田寨相繼召開了繼遵義會議之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紮西會議”)。

它完成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中國革命偉大曆史轉折的一係列決定和部署,使中國革命進入一個全新時期。

紅軍北上後,在“邊區”二十餘縣迂回穿插,縱橫數千裏,宣傳發動群眾,與數倍,數十倍的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民團進行了艱苦卓越、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

1936年9月

威信組建了滇東北特區區委和雲南遊擊支隊。

此後曆時12載的對敵鬥爭中,近百紅軍官兵犧牲在這片土地上。

看著眼前的烈士陵園,我深深的鞠了一躬,心裏充滿了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現在這裏已經成了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基地,縣級機關、團體及中小學校每年都要在此進行入黨、入團、入隊宣誓,它已成為威信革命老區的紀念地,聞名於川、滇、黔邊境。

落日餘暉揮灑在我的臉上,又回頭看了看上麵的陵園。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

英雄們,

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現在的我們都很好,

中國人民已經徹底站起來了,

幸福、

安居、

樂業、

你們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