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杭州,我來了(1 / 1)

我是個小鎮青年,90後,來自浙江東部沿海的一個小城。我在杭州和這個城市裏無數個追夢的年輕人一樣,從事著互聯網相關工作。

十年前的某個秋天,我孤身一人來到了杭州,在一個叫轉塘的地方學的畫畫,後來我去了杭州城西,加入了互聯網從業的大軍,做設計工作。那時候杭州還不是內卷之都,也很少聽說有公司996,我的一個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呆過的朋友來到杭州工作後跟我說,杭州跟深圳廣州上海一比,工作和生活節奏真慢,綠水青山的,真是個適合養老的宜居城市。

對此,我表示深以為然。

在最初從事的設計工作之後,我加入了產品經理的行列,成為比較早的一批PC時代的產品經理,在公司裏發揮重要的作用。2014年左右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我就從公司離職,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開發了一個國內最早的藝術品app平台,並且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風險投資。從最初的一個幾個人的工作室發展到擁有一家百人規模的公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平台運營的不錯,雖說我們也是每天朝九晚六上班,但作為聯合創始人我們每年都有一筆分紅,我和一起創業的小夥伴實現了基本的財務自由。

然後經曆了2016年國內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公司從上百號人減少到幾十個人,但還是挺了過來,大家都很珍惜這個創業項目。我每天都騎單車或者打車上下班,公司家裏兩點一線,一心撲在工作上,下班後沒什麼樂趣,生活也比較單調。

杭州這個城市我非常的熟悉,曾經我有一輛叫DahooSP8的折疊車,我騎著它走遍了杭州大大小小的街道。西湖、拱墅、上城、下城、濱江、下沙、餘杭、富陽我都騎著車去過,除了蕭山。蕭山在杭州的各個區裏是相對奇怪的一個地方,它與杭州市區隔江而望,卻感覺完全是兩個地方,語言不同,城市麵貌不一樣,城區的建築跟我老家縣城很像,早年有很多工廠,到處修路。在還沒通地鐵的時候,從市區過來蕭山交通不太方便,這是一個讓我騎行時望而卻步的地方。

說起杭州的道路,東西方向的天目山路、餘杭塘路、文一文二文三路路,環城北路,高銀街,南北方向的莫幹山路、古墩路、紫金港路、湖墅南路我都騎行了無數次。每條道路我都很熟悉而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經常路過,陌生是因為杭州素有基建狂魔的稱號,這些年飛速發展,道路也不停的修,每年都變化巨大。我的遊玩足跡也遍布了杭州大大小小的景點,西湖、靈隱寺、西溪濕地、大運河、錢塘江、吳山廣場、河坊街、星光大道…

前幾年我一心撲到工作上,不怎麼出去和人玩,轉眼我也老大不小了,也被家裏不斷的催婚,卻發現我的女孩從來沒有到來。直到有一天,我買了一輛阿爾法·羅密歐,車子一下子擴大了我的活動半徑,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羅密歐這個浪漫的名字也似乎給我帶來了運氣,以後歲月裏我遇到了很多的妹子,並且和她們發生了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