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寇發動侵華戰爭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抗日的大旗,團結國內的愛國民主人士同侵略者進行著不懈的鬥爭。為了給敵人以最有力的打擊,隨著抗日鬥爭形勢的變化,共產黨也在不斷地調整著鬥爭策略。1938年9月至11月期間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把敵後工作作為黨的工作重點之一。潘漢年在黨內素以極強的敵後工作能力而著稱,成為被中央指定的重要領導人選。
1939年5月,潘漢年奉命抵達香港,對那裏的情報工作進行指導。同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潘漢年以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的身份組建華南情報局,統一領導並指揮滬、港、澳、穗等地的情報工作。為了指導上海的情報工作,11月份,潘漢年來到了上海。
在上海,潘漢年運用高超的智慧,采取極為巧妙的鬥爭手段,在日本特務和汪偽漢奸之間遊刃有餘,領導開展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創造了情報鬥爭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打入日本岩井特務機關,就是潘漢年導演的一場精彩情報戰。這場情報戰的另外一個主角是袁殊。
袁殊是湖北蘄春人,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新聞,曾自籌經費創辦《文藝新聞》,在對抗國民黨的輿論戰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機智與勇敢。潘漢年早年就覺得袁殊是一個情報工作的人才,將其發展為中共特別黨員,吸收進了特科,使其成為一名情報人員。當時潘漢年交給袁殊的任務是,逐漸在社會上褪去“左”的色彩,變為灰色人物,然後利用合法身份深入敵人心髒,為黨收集戰略情報。
袁殊遵照潘漢年的指示,很快利用其社會關係打入了國民黨“C.C係”特務組織,取得了一些重要文件及有關情報。後來,他又根據潘漢年的要求打入了日本駐滬總領事館情報機構,成為插入敵人心髒的一把尖刀。
1939年11月,在潘漢年的策劃下,袁殊邀請分管對華情報工作的副總領事岩井英一擔任顧問,成立了“興亞建國運動本部”,表麵上是一個公開的親日團體。
岩井英一是個中國通,曾任日本大使館情報主任,是一個以文職人員身份為掩護的在華高級日本特務頭子。他名義上為副總領事,實際上是岩井特務機關的機關長,他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文化界人士,組織文化輿論方麵的宣傳活動並收集有關的戰略情報。袁殊奉黨組織之命,早在1933年就與他發生了聯係。袁殊說得一口地道的日語,又能對岩井對症下藥,請他吃中國大餐,陪他到舞場逍遙,成為了岩井的好朋友,對岩井的要求幾乎從未拒絕過。
成立興亞建國運動本部得到岩井的許可之後,潘漢年在幕後確定了主要的參與人物。袁殊還利用岩井對自己的信任,申請設立了自己的電台,表麵上是為“本部”服務,實際上用來與地下黨聯絡。為了不讓日本人起疑,他們還邀請了一些在野的政客掛名擔任下屬各部的負責人,大肆渲染“興亞建國”的親日理論,該部在當時十分吸引眼球,成為一個十分熱鬧的“漢奸”團體。就連當時已經擔任汪精衛軍事顧問的影佐禎昭,也經常在汪精衛麵前誇讚這個團體的工作做得好!其實,潘漢年讓袁殊成立這個團體的主要目的是,要和汪精衛等一批漢奸唱對台戲。
由於“興亞建國運動本部”搞得有聲有色,深得日本人的器重,自然也就有了很多“意外”的收獲。
1940年春天,袁殊應邀訪日,接受日本人的“教化”與“洗腦”。這次同去日本的除了袁殊這個冒牌漢奸以外,其他都是一些被選中的鐵杆漢奸,日本人是把他們當成急先鋒來培養的。此行讓袁殊獲悉了日本人的一項絕密計劃!
當時,日本侵略者有著蛇吞象一般的野心,他們不僅要全麵侵占中國,還要占領蘇聯北部和南洋群島。貪心太大的副產品就是必須作出抉擇,圍繞著北上還是南下的問題,日寇的陸軍和海軍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為了各自的利益,陸軍堅持北上,海軍則力主南下。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素來狗咬狗爭得一塌糊塗,在這個涉及究竟哪個兵種更能“建功立業”的問題上,自然是互不讓步。最後,天皇不得不召開禦前會議進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