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張凡的回憶(1)(1 / 1)

在很小的時候,張凡就和林洋認識了。

那大概是幼兒園的時候,張凡和林洋就結下了緣分。

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家的體型基本都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但是總有一兩個孩子比同齡人擁有更健碩的身體。

健碩的軀體會為孩童帶來強烈的自信,愈演愈烈後便成了自負,乃至於恃強淩弱。

人類天生的慕強天性會為這些孩童帶來擁簇,當有一個新奇的玩具,別的孩子都沒有,但大家都很想要。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又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

於是乎,孩子的好奇心與從眾心理驅使之下,最初的霸淩就發生了。

心愛玩具的孩子被搶走了心愛的玩具,跌倒在地上磕青了膝蓋,嚎啕大哭。

始作俑者在一旁把玩著搶來的玩具,心中歡喜。

他們不懂什麼是惡,但所行卻為惡事。

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孩子們能有多大力氣,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孩子又能幹出什麼壞事呢?

老師會安慰哭泣的孩子,勒令搶走玩具的壞孩子把玩具還回來,這件事在老師眼裏便已經結束,但孩子們可不懂老師所說的道理,他們隻知道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滿足了自己的欲望,而且沒有付出什麼代價。

惡的種子從此紮根。

委屈的孩子到家裏向父母哭訴,但含糊不清的話語得來的隻有父母的不在意,甚至於父母還對他說:“你非要拿著這個玩具幹什麼呢?

又不是什麼東西,給別的小朋友玩玩又會怎樣,不要那麼小氣。”

第二天,父母給小朋友買了新的玩具,並叮囑他說:“之前的玩具如果別的小朋友想玩給他們玩就是了,我們再給你買更新的更好的。”

可是,孩子們對前一天的玩具已經失去好奇心了,他們更想要新的玩具。

循環開始了,惡的種子在此刻萌芽,成長,這是最純粹的惡,甚至純粹到沒有讓人意識到它是惡。

張凡就是這樣的小朋友。

小張凡的父母經常不在他身邊,所以他們每次回家都會給小張凡帶去最新款的玩具,每當小張凡衝他們支支吾吾的想說什麼時,他們也總是覺得這不過是小孩子想要新玩具了。

父母和老師的不理解,自己又無法完整的敘述實情,單憑小小的張凡哪裏懂得什麼叫做欺淩,哪裏又知道這一切並非正常,不過是覺得自己沒有學會父母口中的,所謂的與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的方法。

他隻能是笑著去努力,向其他孩子們展示著自己的笑臉,試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善意。

有些小朋友也接受了張凡的善意,張凡並不缺少朋友,可是,別的小朋友也害怕那幾個大孩子來搶他們的玩具。

曾經也有小朋友想要阻止他們搶張凡的玩具,結果是兩個孩子的玩具都被搶去了,之後就再沒有小朋友敢在他們搶別人玩具的時候站出來了。

他們也已經習慣了有什麼看上的玩具就直接拿走,而被拿走玩具的小朋友也不敢多說什麼。

最後,在中班的時候,張凡聽到老師說有一個叫林洋的小男孩要從別的幼兒園轉校到他們班。

第二天早上新同學就到了,他和張凡學著父母一樣,無時無刻的對他人笑著不同,這個新來的小朋友有些羞澀,從一開始就笑得有些扭捏。

但是,他的笑是那麼的真誠,發自內心,有感染力。

張凡從看見他的第一眼就被這種他夢寐以求的笑容吸引了。

或許是他太希望擁有一個朋友了,對這個轉校生的期待太高了,以至於他情不自禁的去靠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