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魄少爺(1 / 2)

回月樓,是長安城最高的樓,站在樓上,可以望見太和宮,日落的餘暉映襯下來之時,回月樓的影子會被拉的很長,直到摸到太和宮的牆角。

這原本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在這個言官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口若懸河,筆墨殺人的朝廷,它能夠一直存在,且所有人在談論之時,都會刻意將其忽略,蓋因其身後,有著極為強大的勢力庇護,甚至這樣的勢力,連皇權都有所忌憚。

所以它可以安穩的一直待在這裏麵,像一根倒刺,狠狠地插在長安城的咽喉處,讓人又愛又恨,感到棘手的同時,卻又不願意將其拔除。

長安城的普通人自然不願意來這回月樓中,因為僅僅是簡單的一次,其價格的昂貴,便是超乎想象,若是進回月樓,隻是小家子氣的花個幾兩銀子,那以後在談論之中說出去,豈不是貽笑大方?

所以,能來這回月樓中的,基本都是身穿綺羅,昂首闊步的富家公子,他們來此尋歡作樂,快活度日。

偶爾也會有幾個窮酸書生,同樣穿著長袍,學著那富家公子的打扮,挺胸走進回月樓,念幾首自己親自著墨的詩,回月樓的掌櫃聽了開心,就會讓他們進去,所有吃喝玩樂,一應免帳,不過臨走之時,要將這些詩親筆寫在牆上,以作留念。

故此,在長安城的書生眼裏,回月樓,便是書生的聖地,許多書生窮盡一世,隻想將自己的詩留在這牆上,也好隨著這青磚白瓦,萬世流芳。

值得一提的是,回月樓……是個青樓,長安城最大的青樓。

二月十五,豔陽高照,長安城沒有風,回月樓沒有人,並非是那些富家公子玩膩了,而是在今日,他們共同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從回月樓頂往下看,灼熱的陽光炙烤大地,可整個長安城的人,卻沒有躲在家中,而是魚貫而出,站在街道之上,翹首以盼,無論是大人,小孩還是老人,無論是賣貨郎還是織布女,他們眼中泛著光芒,那是如火般灼燒的光芒,全部都望向城門,如同在那個方向,即將走來一個人,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穿著鮮花鎧甲,凱旋而歸的中年男人。

而那個中年男人,便是唐國的武侯,一個百戰百勝,從無敗績的將軍,一個令敵國之將聞風喪膽的侯爺,是當今陛下的結義兄弟,也同時,是整個唐國的頂梁柱。

整個唐國之內,幾乎無人不崇拜武侯,他正如耀陽一般,大日橫空,令得四周一切都失去光芒,所有人都知道,唐國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部仰仗這位武侯大人。

正是他一拳一腳,才將當初一個邊陲之地的小國,帶到如今的地位,成為南域七國之一,他不僅在戰陣之上,調兵遣將,如兵神一般,其自身的修為,也遠超常人想象,據說已經達到見神不壞之境,就連當今聖上,在修為之上也不如他,甚至可以說,一切都被他遮蔽。

不過二人關係極好,又是結義兄弟,故此,整個唐國之人,皆不會認為他功高蓋主,就連那些該死的言官,也向來不會在這件事上多嘴多舌,因為他們清楚,許多年前,有一言官自以為揣測聖意,彈劾武侯專權任為,欺壓黎黍,且霸占龍興之地,有不這之心,上奏折十二章,大言武侯之失,建議聖上削其兵權,斷其修為,壓入大牢,當今聖上,笑而不語。

第二日,那言官的頭顱便被掛在了永靈殿門囗,七竅流血,每個進來的官員,都可以看到對方的死不瞑目。

這讓所有入朝為官之人,都明白了一個在大唐為官所必須懂的道理,當今聖上與武侯之間的交情,絕不是一句話,一個動作可以磨滅,任何人都不要試圖去彈劾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