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和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物質世界隻不過是這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的外化和表現。代表有:古希臘的柏拉圖哲學、中國宋代的程朱理學、近代德國的黑格爾哲學。
在物質和意識關係的問題上,唯心主義的根本錯誤是否認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曆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在於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個人的尊重。
係統論科學的出現豐富了辯證法。
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是世界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唯心主義有兩種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直接的理論來源於德國古典哲學。
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導致不可知論。
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
社會形態是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統一。
哲學的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的物質範疇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曆史唯物主義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曆史發展的創造者。
馬思主義的基石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的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這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古希臘哲學史上關於“能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兩種說法前者是辯證法觀點,後者是詭辯論觀點。
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物質。
實踐活動不但形成社會存在,而且創造了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意識。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普遍聯係與永恒發展的觀點。
對一個複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複。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這句話的含義是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一切唯物主義都堅持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
度是質與量的統一。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
一、簡述唯物主義的曆史形態。
答案:唯物主義的曆史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三個基本形態。(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主要特征是用自然原因去解釋自然現象,往往將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作為世界本原。(3)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科學作為自己的科學基礎,這比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有了重大進步,但由於不懂得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徹底性等缺陷,也是不科學的。(4)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發展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社會曆史觀的有機結合,成為唯物主義的最先進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