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汝劍利,吾劍也未嚐不利!(1 / 2)

文波十五年春,天國皇帝劉疾在眾宦官幹涉之下,整日沉迷酒色,身體日益消瘦,荒廢朝議,致使國勢日衰,天怒人怨,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文波十五年秋,各地民眾不願再忍受皇帝的昏庸無能荒淫腐化,各地紛紛組建隊伍,發動暴動,朝廷派兵圍剿,將暴動製止。

文波十六年秋,楊帆(賜魚將軍),秩豪(奇跡將軍),君則(自傳將軍),委豪(木頭將軍)四人揭竿而起,各自拉起數十萬民眾,兩個半月的時間,勢力就遍布天國各地。

同年冬,丞相王吞任命劉棠為平北將軍,劉尚為平南將軍,劉赫平西將軍,劉沐為平東將軍,令四人各領兵馬十五萬,務必以最短的時間剿滅起義軍。

文波十七年初春,劉沐負傷,劉棠,劉尚,劉赫均戰死,以死傷共三十萬人的代價,終於剿滅了起義軍。

同年秋,皇帝病危,王吞征得劉疾允準,可享天子同等待遇,獨攬朝政大權,朝廷各股勢力蠢蠢欲動……

“我欲廢劉疾,而立三皇子劉恪為帝,恭誠,你覺得如何啊?”

“主公,皇上如今雖多病纏身,但此時就廢舊帝而立新帝,是不是有些急於求成了。”張正作揖道。

“何況劉恪並非是嫡長子,丞相若是不立劉怔,而立劉恪為帝,恐怕文武百官要對主公不滿,還要背負禍亂朝綱之名啊,在下以為,此舉萬萬不可。”

“公禾,依你之見,此舉如何?”王吞對張正的回答似乎不是很滿意。

“主公,皇上現多病纏身,已無法處理朝中事務,眾子之中,唯有三皇子劉恪,安分守己,廣行仁政,深得民心,此時主公立三皇子劉恪為帝,穩住朝中百官,也未嚐不可。”張渙說道。

“哦?未嚐不可?”王吞眼睛一亮。

“主公此舉,利處有二。”張渙伸出兩根手指。

“利處有二,有哪二處?”王吞問道。

“主公前不久才來至京城,立足尚未穩定,朝中尚有一些大臣無交附之意,此時主公若是借廢舊帝,立新帝之舉,則能穩住主公朝中地位,令百官皆無反對之意,此為其一。舊去新來,預示著新的開始,新的氣象,國不可一日無君,主公此舉乃是順天之大略,能令百官皆無閑言碎語,此為其二。”張渙撚撚胡須道。

“公禾,此言甚好,甚好。”王吞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兄長,此舉實在不妥,汝可知異世中的東漢末年時期,一位名為董卓之人廢長立幼,不想沒穩住朝中地位,更是有十八路諸侯討伐他,被殺之後,屍體更是被點了當做天燈。”張正說道。

“二弟!異世之事,為兄倒也頗知一二。你為何要以主公與其相比,那董卓凶悍難製,必生禍患。主公何許人也,主公之心何其磊落,主公之心和氣光明,比那董卓強上不知幾十倍。”

“兄長,那董卓……”

“主公,何不明日設宴邀請百官,就說是商議要事,正好趁此機會試探試探。”

“啊~知我心者,唯有公禾啊!哈哈哈,好,我這就派人去準備。”

張正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從他兄弟二人跟隨王吞以來,王吞沒有一件事聽過自己。如今兄長又出此下策,明日百官定會與王吞刀劍相見,於是連夜收拾東西,乘船去了江東。

“今日這宴,父親果真要去?”

王芮兒不解道。

“芮兒,為父隻是請大家吃頓飯,喝些酒,不會刀劍相見的,放心吧。”王吞邊走邊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