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戰國策·齊策三》

生在“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這樣的國家,自然要慶幸。因為長大後你會發現,這樣的地方“富豪也多。”(說不定讀到這裏的你,早就登上富豪幫了呢……可不是嘛,朋友圈裏就有啊。)

就像地球上國家的麵積和人口不會平均分布一樣,富豪數量也不會被均分。同類的人喜歡紮堆,富豪同樣如此。

單說江西省,有三個縣簡直就是產生富豪的沃土,他們就像富士康流水線上的蘋果手機,被成批次地生產出來。

比如泰和縣出了5位富豪,包括號稱“中國巴菲特”的超級富豪段永平(美國隻有一個巴菲特,拜媒體鼓吹和自封的功勞,咱們這裏恨不得有800個巴菲特。)

比如資溪縣擁有20個億萬富翁、100個千萬富翁、4600個百萬富翁。這裏是麵包(烘焙)之鄉,“鮑師傅”早已在全國開了花。

再比如豐城(縣級市)也有近一打億萬富翁,從金屬鋰,仁和藥業,到喜茶等等。

舉這個例子,不是說江西的縣有多牛,更不是說江西有多富裕(畢竟GDP排名全國居中),隻是想為下麵的故事提供一個佐證:

一個縣誕生3個真實又傳奇的超級富豪(他們也是貨真價值的企業家)是完全可能的。

這三位聞名全國,乃至在全球都能排進富豪榜前50名的富豪,來自中部省份的一個縣城,姑且稱為H省S縣。嚴格說,隻有一位從出生,成長,到創業成功,一直在當地,甚至公司上市了,登上胡潤富豪榜了,也沒有把公司像另外兩人那樣遷到一線城市。

他們發展壯大後,便很自然地把控股公司和家族辦公室設在了開曼群島或維京群島,上市也選擇了紐約和境外,根本原因都是一個字:錢。因為相對而言,那裏的錢能像河流一樣自由流淌。

為了省出一些時間好讓你們刷短視頻,我先把這三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超級富豪,他們的人生和事業的結局告訴大家,以免讓你們猜疑我是在編造一個無中生有的故事。

——其實我覺得結局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就像每個人終點都是死亡一樣,兩頭不重要,中間幾十上百年是關鍵。人不能著急忙慌地往那個人生的終點奔跑。哲人早就告誡我們,“存在先於本質”。

三位富豪結局,分別是:

一個富豪人到中年,撇下妻兒,跳樓自殺,讓人惋惜(這樣的新聞報道不少)。

一個富豪因欺詐、行賄、偷稅和涉黑等多宗罪被判入獄,他讓人們愛恨交加(愛是因為他捐款幾十億元,是個貨真價實的慈善家……)。

最後一個賣了公司股權,全身而退,隱居他國。在自家別墅裏,每天早上,穿著布鞋,手掌合一,燒香拜祖像……有人說他智慧,懂進退,得圓滿。可誰又知道呢?

一 同一個夢想

自殺的中年企業家,叫李澤天,出生在H縣鄉下,父母都是農民,家裏隻有二畝貧瘠的土地,交完公糧後,一家人肚子從年頭餓到年尾。

小時候他看到父母吃榆錢樹葉。吃多了就會腹脹腹瀉,父親脾胃虛寒,吃完榆錢樹葉,肚子很快圓鼓鼓,不一會跑兩趟茅廁後,又凹下去了,整個人就剩下皮包骨頭了。

李澤天也吃過幾次榆錢樹葉(當然父母盡量不讓家裏唯一的男孩吃),多年後人到中年,身體發福了,他就拿吃榆錢樹葉說事,向吃得肥胖的子女們憶苦思甜:

“那時候,要想吃點好的,得去夢裏找。”

李澤天的夢很單一,都是圍繞著填飽肚子,夢到各種好吃的,大白饅頭,油亮的肥肉……至於魚翅鮑魚海參這些玩意兒,限於認知根本不會出現在夢裏。待他事業發達後,才有了不過如此的體驗。“還是小時候的肥肉最香。”

結局入獄的企業家叫張廣明,出生在H縣城,父親開了個小賣部,從小就被各種廉價飲料和麥乳精等營養品伺候著,張廣明發育得又白又胖,五大三粗。天天看著父親起早貪黑地忙,張廣明不僅遺傳了父親的勤勞致富基因,奮鬥改變命運,也刻在了他幼小的心靈上。

表現之一就是從小喜歡讀書,寫寫畫畫,學習成績名列前茅……H縣一中畢業後,張廣明考入了省城的重點大學,學習土木工程。那時候大學錄取率還在個位數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