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澳門雖然也叫租界,但是和後世的租界有著本質的區別,葡萄牙人的權利非常有限,根本不是後世那種儼然獨*立王國的租界。
澳門的軍事、法律、華人等都由中國地方官員管理,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犯罪也由香山縣處罰,澳門的葡萄牙官員隻負日常管理,以及葡萄牙人的事務,在澳門的大部分華人其實都是以打工者身份逐漸定居。
因為明清兩朝都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澳門便成了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對外貿易窗口,其貿易中轉站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對外貿易中最快捷、最合法的通道,因此澳門的港口貿易便成為支柱產業。
康熙四年三月,公元1665年4月,朱慈䇅以瞿奎的名義花了200兩銀子,在澳門從一位南洋華人那裏購買了一處三進的宅院,作為海陵商行在澳門的落腳點。
朱慈䇅也是到了澳門才知道,原來康熙四年是公元1665年,算是對曆史時間軸線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
200兩銀子值多少錢呢?大家可能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裏給大家算算:
200兩白銀就是20兩黃金,清初1兩\u003d37.3克,當今的黃金價格大概是550元/克,這麼算下來,20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41萬元左右。
朱慈發這次出來是為了去廣州和福慶商行落實包銷水泥的事情,他提前出發,隻帶了三管家瞿奎,並讓瞿奎從右軍中挑選了30名士卒一同出行,至於具體做什麼,朱慈䇅並沒有向瞿奎具體說明。
在澳門安頓好後,朱慈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上午到澳門碼頭旁的“望江樓”喝茶,天天如此,這一喝就是6天,好像他不是在澳門路過,而是準備常駐一樣。
其實這幾天,朱慈䇅一直都在注視這碼頭上的船隻,他發現就這6天內就有23艘商船靠岸,商船停留時間都在3天以上。
而且商船基本都是武裝商船,很少沒有攜帶武器的純商船。
先別說其他,就這麼多的海員生意就值得一做,這也是朱慈䇅來這裏觀察情況的原因,生意必須多元化,而且海員能夠帶來最新的外部消息,這裏麵就有很多商機。
回到海陵商行住處,朱慈䇅在書房和瞿奎密談。
“瞿奎,你現在就是海陵商行澳門店的掌櫃了,我把澳門這邊的生意就全部交由你來處理。你去碼頭附近找找,買下一塊地段較好的房子,把它拆了用水泥建一座三層的高樓,把他們弄成海員俱樂部,吸引過往的海員到裏麵享受、玩樂。”
“公子,建好後我們做什麼生意?”
“海員成年在外航海,生活單調枯燥,吃不好睡不好,整天還提心吊膽。所以我們要給他們營造一種家的感覺,裏麵吃的、住的、女色、賭博要應有盡有,做到一條龍服務,隻要把他們的人留住了,還怕沒有錢賺嗎?”
瞿奎就是男人,他一聽就明白這麼弄法絕對是有生意可做的,隻是公子這小小年紀,怎麼連青樓這些生意似乎也很熟,有點出人意料。